前阵子小区里一台新秦L DM-i刚提回家,车主老许风风火火把车钥匙往手上一甩,笑说:“危险,油耗低得我都怕加油站生意得关门!”这新鲜劲还没过几天,小区微信群里就炸了。一张国检中心盖章的油耗报告图片在“车友群炸鸡店”传开,亏电2.6个油,比起前些年动不动5个多的混动数字,差得都快把人吓傻了。连楼下修车王师傅都抓着油布嘀咕,“头回见混动车油耗能低成这样,怕不是后备箱里藏个发电厂吧?”
其实这技术变脸的弯子,绕得挺曲。有回老许喝多了,跟我说现在发动机都成精了,那台1.5T的机器,王师傅用力比划:“43%到44点多,哎,这1个来百分点,多出来的劲儿你别小瞧,合着一天多跑几十公里都不疼,省出来的钱买瓶好白酒都够。”他还插嘴说吉利之前吹的47%,虽高,可听说是拿AI硬算出来的,纸面上瘦肉精,实际开着还是要看调校。比亚迪用的分体冷却、滚流燃烧法子,师傅猛地拍板,“这是真活,健身房撸铁炼出来的,和虚胖不一样。”
工厂里来的技术并不是个冷冰冰的东西。我看老许平时也不信AI那一套,偏这次特地念叨比亚迪的“大模型”——说是全中国上百万用户的跑车数据丢进去,一年里车子想着法儿总结你每天踩刹车、摁油门,连市中心堵车绕路都记下。前阵子堵在人民路,就感觉动力分配比老款顺滑多了。听群友开玩笑:“别的不说,这套AI,抢修高手死活猜不出来下步要怎么切,像是鬼使神差。”
话又说回来。身边混动车型谁家没点门派脾气?吉利也是省油大户,长城奇瑞玩性能,上次丰田修理组还专门来摸底,说本田混动那套在日本已经用麻了。老许算了笔账:他满箱油可以拉到两千多公里,每天上下班50公里混着跑,年初省下的油钱勉强能换部新手机,还是旗舰那种。小区里爱琢磨的张阿姨追问,后期省心不?王师傅嘴一撇,“一台单挡结构,你就用吧,容易坏才怪。真修,人工便宜不少。”
当然,新技术哪有那么完美。有段日子微信群里互相打听:油耗省归省,起步提速掉链子没有?有人实测了,大部分低速都靠电,等红绿灯一抬脚,甩路边油车一大截。要说有啥心里疙瘩,高速再使劲提速时推背感确实一般,可来看着每公里一毛多的成本,这便宜怕是没人心疼。
最近还有个热闹。二手车行里老宋吃饭打趣,说比亚迪混动太耐糙,库存进来台老秦,跑了八九万公里,机油还能剩点色,“省维修省到让我们没活干。”冷门小插曲是有人提新车没注意,操纵杆上藏着个隐藏除雾按钮,一直以为是坏的,结果专门拿到店里让技师拆开才发现只是说明书没仔细看——微信群里被调侃了好几天。
想深了就有意思。前几年谁能想到,国产混动能把外面起死回生看着的老技术整成这样。行业圈子里都在吹比亚迪用AI玩花活,日本人、德国人反过头拆自家仿下来的系统图;去年同楼的老郑还打趣,说自己的本田混动都快成“文物”——这年头技术升级,脚法拼不过数据,修车师傅都舍不得收高价。
至于最后嘛,老许那台秦L现在油耗还被他拉下来过一次,开去市郊赶早市,堵了一路,表显2.4,回头修车群开玩笑喊“神脚许”。啥技术,啥油耗,反正这一代又一代半路全变样了,谁能说得准,哪天又冒出个稀奇数儿?只有旧购车合同还在柜子抽屉夹着,隔三差五被翻出来吹一次,还是一堆人边嘬茶边嘿嘿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