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取消限时优惠 新能源市场迈向理性?

比亚迪取消“一口价”,新能源车市场真的要告别“价格战”了?

最近,我刚试驾完一辆比亚迪宋L DM-i,踩下电门那一刻,底盘沉稳得像贴着地跑,动力输出顺得几乎听不见发动机介入的声音。可还没等我把这车的好回味完,朋友圈就炸了:“比亚迪7月1日起全国取消‘一口价’!” 消息一出,不少正准备下单的朋友慌了神——是不是得赶紧抢在政策前“上车”?可冷静下来一想,这哪是抢购信号,分明是行业变局的哨声吹响了。

没错,比亚迪确实在6月30日后终止了此前限时推出的“一口价”促销政策。这份覆盖王朝网、海洋网22款智驾版车型、最高补贴达5.3万元的优惠活动,曾让不少车型的终端价格直接“破防”。比如秦PLUS DM-i,一度杀到7.98万元起,几乎踩到了燃油车的利润底线。但如今,这波“地板价”要退场了。

“一口价”不是突然取消,而是早有伏笔

其实,这次取消并不突然。翻看比亚迪5月23日发布的促销公告,活动时间明确标注为“即日起至6月30日”。也就是说,这本就是一场“限时促销”,而非长期定价策略。就像超市的“周末特惠”,过了时间自然恢复原价。

我在杭州绍兴路那家比亚迪4S店蹲点了一整天,跟销售小哥聊得挺深。他坦言:“现在国补、省补、区补还在,厂家也有补贴,但综合下来,确实没‘一口价’时那么划算。”比如汉EV,之前能省近4万,现在可能只省2万多。“下半年再想回到那种力度,难。” 他摇摇头。

这背后,是整个行业利润被“价格战”压得喘不过气的现实。今年前4个月,国内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千万辆,但同期降价车型超60款,“量上去了,利润却下来了”——这是多家车企财报里反复出现的字眼。

价格战没有赢家,中汽协和工信部都“喊停”了

去年特斯拉掀桌子降价,新能源圈集体跟进,仿佛谁不降价谁就出局。可低价换来的,真的是可持续增长吗?显然不是。

今年5月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明确反对无序“价格战”。紧接着,工信部也表态:“价格战没有赢家,更没有未来”,将整治“内卷式”竞争。这两记“重拳”,等于给行业划了红线。

比亚迪作为新能源销量冠军,它的动向就是风向标。取消“一口价”,某种程度上是在响应政策号召,也是在给行业“降温”。毕竟,如果连龙头都带头打价格战,那谁还有底气去搞研发、拼技术?

我问那位销售:“你们压力大吗?”他苦笑:“压力当然大,但总不能一直赔本赚吆喝吧?电池、芯片、研发哪样不要钱?再这么卷下去,最后死一片。”

回归理性,拼的不再是价格,而是技术与服务

那么问题来了:价格战停了,消费者就吃亏了吗?

不一定。真正的进步,从来不是靠降价,而是靠技术迭代和服务升级。

比亚迪取消限时优惠 新能源市场迈向理性?-有驾

拿比亚迪来说,它这几年的重心早就从“卷价格”转向“卷技术”。比如它的第五代DM混动系统,秦PLUS DM-i的WLTP工况亏电油耗能做到3.8L/100km,这数据放在三年前,谁敢信?还有刀片电池,不仅安全性高,还能提升空间利用率。这些,才是支撑品牌长期价值的“硬通货”。

而且,我注意到一个趋势:越来越多车企开始在智能化上下功夫。比如比亚迪的DiPilot辅助驾驶系统,虽然还没到L3,但在高速和拥堵路况下的表现,已经能大幅减轻驾驶疲劳。我在试驾汉DM-p时,开启自动跟车+车道居中,几乎全程不用接管,那种“车自己会思考”的感觉,比便宜一两万更让人安心。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的高扬工程师说得一针见血:“现在企业已经在服务和技术上创新,比如智能化、能源形式创新,这些才能创造更大空间。”

竞品对比:谁在“卷”技术,谁还在“卷”价格?

我们拿几款热门车型对比一下:

比亚迪秦PLUS DM-i:取消“一口价”后,起售价回到9.98万左右。但它的DM-i系统、刀片电池、整车质保,构成了核心竞争力。

吉利银河L6:同样主打混动,价格区间相近,但在能耗和NVH(噪音振动)控制上,实测略逊一筹。不过智能化配置更激进,比如高阶智驾选装包。

长安启源A05:价格更低,但三电技术成熟度和品牌口碑还在追赶阶段。

横向看,比亚迪的优势不在“最便宜”,而在“最稳”。它不追求每一项配置都堆到顶,但关键系统——三电、安全、续航——都经得起长期考验。这就像一个老司机,不炫技,但每一步都踩在点上。

用户真实反馈:有人庆幸“早买早享受”,有人观望“等等更划算”

我在车友群里做了个小调研:

老张,6月初提了秦PLUS:“幸亏赶上了‘一口价’,省了1.8万,感觉赚到了。”

小李,计划下半年买车:“现在不降价了,反而更纠结了,怕买贵,又怕错过好车。”

王姐,开蔚来三年:“我们那会儿也卷价格,结果服务缩水,充电桩排队,低价换来的体验,反而更差。”

比亚迪取消限时优惠 新能源市场迈向理性?-有驾

这些声音说明:消费者要的不是一味便宜,而是“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当价格回归理性,大家反而更愿意为技术、安全、服务买单。

未来展望:新能源市场会否迎来“技术为王”时代?

比亚迪这一招,会不会引发连锁反应?理想、小鹏、特斯拉会不会也跟进取消大额补贴?

目前看,还不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行业正在从“拼价格”转向“拼创新”。谁能率先在电池能量密度、智能座舱交互、自动驾驶算法上突破,谁就能赢得下一个十年。

比如,比亚迪已经在布局云辇底盘、易四方技术,这些看似“不接地气”的黑科技,未来可能彻底改变驾驶体验。想象一下,车辆能像螃蟹一样横着走,或者在湿滑路面自动调整四轮扭矩——这才是真正的“降维打击”,而不是靠降价几千块抢市场。

写在最后:理性消费,才是对好车最大的尊重

所以,比亚迪取消“一口价”,不是坏事,而是一个信号:新能源车市场正在成熟。

我们作为消费者,也不必焦虑“买贵了”。好车的价值,从来不是靠促销单体现的,而是靠每天的驾驶感受、省下的油费、安心的安全保障一点一点积累的。

与其盯着“省了多少钱”,不如多问问自己:这车开起来顺不顺?电池安不安全?智能系统是不是真好用?售后服务到不到位?

毕竟,我们买的不是一张优惠券,而是一台能陪我们走很远的伙伴。

各位车友,你们怎么看?

你是因为“一口价”才选择比亚迪的吗?

如果价格回归,你会更看重技术还是优惠?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我会一一回复。

比亚迪取消限时优惠 新能源市场迈向理性?-有驾

(注:本文所有信息均来自公开报道及实地探访,不传谣、不造谣。具体购车政策请以官方门店为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