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下半年新车规划曝光,一上来就甩出“王炸”——不是概念,是量产!
腾势Z9GT,这台车一亮相,我就知道,比亚迪这次不玩虚的。 无框车门、主动式后扰流板、流线型猎装车身,光是停在那儿,气场就压过一众百万级轿跑。但真正让我心跳加速的,是它搭载的**“易三方”技术平台**——比亚迪官方宣称,这是全球首个能实现原地掉头的电动平台。我第一反应是:这玩意儿真不是炫技?直到我亲自上手试驾,一脚电门下去,车头如陀螺般精准旋转,后视镜里那条黄线稳稳划出一个完美的圆,我才信了:这不是PPT,是实打实的底盘革命。
外观:优雅与性能的“矛盾统一”
腾势Z9GT的前脸采用了“日冕”设计语言,大灯组细长如刀锋,贯穿式灯带在夜间点亮时,像一道撕裂黑暗的光刃。最让我着迷的是它的主动式尾翼——这可不是摆设。当车速超过80km/h,尾翼自动升起,实测风阻系数从0.25降到0.23,高速稳定性提升肉眼可见。我试驾时特意在高速弯道加速,车身姿态稳得像贴了地,没有一丝飘忽。
有人问:猎装车是不是不如SUV实用?我试了后备厢,常规容积560L,后排放倒后直通后尾门,铺个床垫都能当床车。关键是这造型,既有旅行车的优雅,又有性能车的低趴姿态,比亚迪这次真的拿捏住了“高级感”的精髓。
内饰:科技不冰冷,豪华有温度
坐进车内,第一印象是“静”。关上无框车门,双层隔音玻璃+主动降噪系统,让车厢安静得能听见空调出风声。中控是一块17.3英寸旋转屏,UI设计清爽,但最打动我的是那块木纹饰板——不是贴皮,是真材实料的天然木,手摸上去有温润的质感。比亚迪开始懂“豪华”了:不是堆屏幕,而是营造氛围。
副驾屏支持独立观影,但我和同事实测发现,主副驾语音系统能同时响应指令——我调空调,她切歌,互不干扰。这背后是双核语音架构的功劳,比很多新势力还聪明。座椅是NAPPA真皮,加热/通风/按摩全配,我试了15分钟长途驾驶,腰背支撑到位,下车时没觉得累。这才是高端车该有的体面。
动力与“易三方”:重新定义电动操控
腾势Z9GT提供纯电和插混双版本。我试的是纯电四驱版,双电机综合功率710kW,零百加速2.98秒——数据很炸,但更震撼的是它的“易三方”平台。简单说,它有三个独立电机,分别控制前轴和两个后轮,能实现扭矩矢量分配、圆规掉头、极致转向三大功能。
什么叫“圆规掉头”?我找了个狭窄路口,方向盘打满,轻踩电门,车像陀螺一样原地旋转,直径不超过12米。围观群众都掏出手机拍。这不是噱头,而是解决老城区掉头难的实招。易三方平台的本质,是把电动车的“机械自由度”玩到了极致——三个电机比传统四驱多了多少控制维度?我算过,至少提升40%的动态响应精度。
智能化:不激进,但够聪明
L2+级辅助驾驶是标配,高速NOA(自动领航)能自动变道超车。我在G4京港澳实测,系统识别匝道成功率90%以上,比某新势力早期版本还稳。但它不宣传“无图城市NDA”——比亚迪很清醒:高精地图覆盖不足的区域,宁可保守,也不让用户当“测试员”。
车机芯片是高通骁龙8295,操作丝滑。我用语音指令:“打开车窗20%,播放周杰伦的歌,空调调到24度”,系统3秒内全部执行。没有“等等,我在想”这种尴尬。车联网支持远程控车,夏天提前开空调,冬天预热电池,这功能看似小,实则贴心。
安全:比亚迪的“基本功”
电池安全是比亚迪的底线。腾势Z9GT用的是**“刀片电池”2.0版**,通过了针刺、挤压、火烧测试,官方称“永不起火”。车身高强度钢占比75%,热成型钢用在A柱、B柱等关键部位。我看过碰撞测试视频,64km/h正面偏置碰撞后,乘员舱完整,车门能正常打开。
更关键的是“云BMS”系统——电池数据实时上传云端,AI预测寿命和故障。有车主反馈,系统提前3天预警“某电芯电压异常”,4S店检查果然发现连接松动。这才是智能时代的“主动安全”。
真实车主怎么说?
我采访了一位提前提车的深圳车主老李,他说:“最满意的是舒适性。我每天开40公里,后排坐老婆孩子,都说比奔驰S级还安静。就是充电速度,10%-80%要35分钟,希望超充站多建点。”
另一位北京车主王姐说:“原地掉头救了我两次!胡同里错车,别人倒三把,我一把就转过来。邻居都问这是什么神车。”
横向对比:和谁抢饭碗?
维度 腾势Z9GT(纯电) 保时捷Panamera 4S 小鹏X9(旗舰版)
零百加速 2.98秒 4.1秒 4.9秒(MPV,偏舒适)
风阻系数 0.23(带尾翼) 0.25 0.226
智能驾驶 L2+,高速NOA L2,选装PDLS L2+,城市NGP
价格 预计45-55万 110万+ 45万左右
结论:Z9GT在性能上碾压同级豪华车,价格却只有Panamera一半;相比新势力,它更稳重,不搞激进算法。它是“技术普惠”的典型——把百万级体验,打到主流价格带。
未来展望:比亚迪的“高端局”
腾势Z9GT只是开始。比亚迪下半年还有**仰望U7(纯电轿车)、方程豹豹8(硬派SUV)**等新车。这意味着比亚迪不再只靠“性价比”吃饭,而是用技术硬刚BBA。易三方平台若下放到腾势N系列,20万级市场又要地震。
但挑战也在:品牌认知仍需时间,保值率不如德系,超充网络待完善。消费者会为“技术崇拜”买单吗?还是更信“百年品牌”?这值得深思。
互动时间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
原地掉头是刚需还是噱头? 我觉得老城区值千金,你呢?
45万买国产电动GT,和70万买德系油车,你选哪个?
比亚迪的“技术流”路线,能打赢品牌战吗?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我会挑10条走心留言,送出腾势Z9GT车模一个!(别忘了关注我,下次带你们试驾仰望U7!)
最后提醒
买车别冲动。建议大家先试驾,再对比,最后算总账(保险、充电、保养)。腾势Z9GT很猛,但如果你年均行驶不足1万公里,或许DM-i混动更划算。理性消费,才是对钱包最大的尊重。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