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理想撞卡车实验争议,别让视觉奇观误导选择

汽车行业,一场关于碰撞测试的罗生门正在上演。理想汽车发布其首款纯电SUV理想i8时,一段与重卡对撞的视频瞬间引爆舆论。视频中,理想i8在时速100公里对撞后,车身结构完好无损,A、B、C柱、门梁均无变形,9个气囊全部弹出,电池包未见漏液或起火,双闪灯亮起,车门自动解锁,门把手自动弹出——一副“金钟罩铁布衫”的姿态。然而,作为“陪衬”的乘龙卡车,却惨遭“滑铁卢”,四个车轮腾空而起,驾驶室向前倾斜,几乎压在理想i8的前车窗上,驾驶室与后货箱更是明显分离,状甚惨烈。

这场视觉冲击力极强的碰撞测试,本意是为理想i8的安全性背书,却因重卡车标未打码,意外将“乘龙卡车”推向风口浪尖。网友们蜂拥至乘龙卡车官方社交平台,质疑其产品质量,甚至直言“不敢买了”。面对突如其来的“泼天流量”,乘龙卡车官方抖音账号一句“被摆了一道,聪明人一眼看出假”,瞬间将事件性质从单纯的产品测试,升级为一场关乎品牌声誉与市场信任的无妄之灾。这不仅是乘龙卡车被迫卷入的公关危机,更凸显了在流量至上的时代,企业如何捍卫自身权益与消费者信任的艰难困境。
东风柳州汽车公司关于品牌使用碰撞视频侵权的声明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乘龙卡车所属公司)迅速发表声明,直指理想汽车“使用特定场景测试,与实际场景运营存在严重差异”,且“未公开测试车辆状况和场景环境”,通过“自定义碰撞条件和非常规测试场景”,发布了“与公众认知偏差较大的碰撞视频”。这种做法,不仅“贬低公司品牌形象”,更“容易对广大车主造成误导,形成安全隐患”。理想汽车则回应称,此次“超级实验”是“基于用户真实交通会车场景的模拟”,且“全权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测试认证”,试验场地、设备乃至测试卡车均由检测机构提供,“理想汽车没有任何指定”。中国汽研作为测试方也表态,测试全过程“肯定符合所有的规定和标准”,不会因客户而“刻意调节车辆参数”,并强调此次测试不属于公告准入测试,主要用于车辆开发验证。
车辆碰撞测试:正碰时起到吸能和缓冲作用

然而,这些官方说辞并未完全平息争议。有业内人士分析,相对速度100公里/小时本身不足以让8吨满载卡车腾空,若SUV车头精准楔入底盘下方(低撞击点)且卡车重心较高或悬架失效,则可能出现此现象。更有熟悉车辆结构的人士指出,重卡驾驶室在巨大惯性下,锁止机构可能断裂导致前翻,这并非不可能。但无论技术细节如何,乘龙卡车作为被动卷入的第三方,其品牌形象已然受损。理想汽车在发布会后迅速对视频中的重卡车标进行打码处理,也从侧面印证了其对此次争议的敏感。乘龙卡车则被迫在7月30日晚间发布了驾驶室安全测试视频,详细解读其产品已通过ECE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第29项商用车安全法规认证,以期自证清白,挽回声誉。
高速公路车祸测试:重卡与小车碰撞分析,强调支点和乘龙的力量

这起事件,远不止于两家车企的公关博弈,它撕开了流量时代营销伦理的遮羞布。当“吸睛”成为营销的最高纲领,企业是否可以不计后果地利用其他品牌进行对比,甚至在非标准测试环境下制造“视觉奇迹”?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的关注度日益提升,企业理应以严谨、透明的态度进行测试与宣传,而非通过夸大甚至误导性的方式来吸引眼球。这种做法,不仅是对自身品牌的不负责,更是对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潜在破坏。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必须介入并制定更明确的营销行为准则,以防类似“无妄之灾”再次上演。

在流量的洪流中,企业需警惕“被摆一道”的风险,更要学会如何主动捍卫自身权益,避免成为营销战场的无辜牺牲品。真正的品牌价值,从来都建立在扎实的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信任之上,而非一时的流量狂欢。企业应回归产品本质,以真实数据和严谨标准赢得市场尊重,而非通过争议营销透支品牌信誉。这起事件也提醒我们,每一次看似简单的营销,都可能牵动多方利益,影响行业生态,因此,营销的边界与责任,值得所有市场参与者深思。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真相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而那些试图以“奇观”博眼球的企业,最终可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