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MEGA销量大涨,用户槽点不断,豪车市场格局被打破

凌晨,停车场的照明灯下,一辆线条夸张、轮廓圆润的MPV静静停着。高大的“车头”下,反射着一层银白色的薄雾——是的,就是那辆曾被群嘲为“高铁头”的理想MEGA,没人会上前合影,除了偶尔步履急促的保安,谁都更愿意远远瞅一眼——生怕沾染了什么“时尚灾难”。几个月前,这玩意儿在微博、小红书的评论区能引发万人吐槽,成了汽车营销教材上的反面典型。

假如换作你,那时会买吗?50多万,样子还不被朋友笑话?第一批MEGA车主多数活成了段子主角。并不是没有隐忍的勇者,也许在夜深人静时,他们也在想:早知道不着急提车,隔壁邻居笑得更响了。但短短四个月后,剧本忽然来了个大逆转。销量暴涨三十倍,荣登高端MPV和纯电车双料冠军,比娱乐圈那帮过气流量复活还要离奇——谁又能想到,一辆“万人嫌”的车,还能转身成为“顶流”?

从销量一度跌到103台的惨淡,到三千多台/月的骤然爆发,这个过程多少带点一出“翻身仗”必备的黑色荒谬感。刚上市那会儿,理想汽车高层表情比MEGA车头还要凝重。CEO李想都公开“背锅”:战略失误,市场预测错了。他倒也罕见地没有嘴硬,只是现实给的教训总比键盘侠的嘴还“硬核”。

那时候,谁都能看出来理想的气氛不对。4月MEGA惨淡开局,8月全线车型同比下滑。L6销量从两万多掉到一万多,纯电i8首月才刚破两千台——新故事讲不动,旧牌子也开始掉队。所有行业观察者都等着看理想如何收拾烂摊子,毕竟汽车圈没有海王,只有输不起的下岗裁员。

然而,转机往往都藏在最不体面的时刻。MEGA的逆袭绝不是小作文里的“信念战胜一切”,更像法医解剖报告中的那一行字:“死于复杂因素交织”。实话说,理想做对的事,说来也不过三条老规矩:产品硬实力、定位精准、持续优化。

5月,理想MEGA推出了智能焕新版和Home特别版,广告词可能深奥,但用户买单的其实很“土”:零重力座椅、“360度旋转”“亲子对坐”。你嘲笑它一身怪相,人家家庭用户就想要宽敞柔软的“大车”。更要命的是,5C超充这个杀手锏——10分钟500公里续航,直接把“里程焦虑”踹出了门槛。有三千多座超充站,也是赤裸裸的“基建碾压”。

前几天一位朋友半真半假地说,现在在特定小区门口,“谁家停着MEGA,谁更有勇气”,甚至成了新晋“家庭型身份标识”,这氛围与其说像买车,不如说像领养一只奇怪的外星生物。

不过,“逆袭神话”之后,现实的漏洞从来不会善罢甘休。车主抱怨依旧不断:雨刮器异响,座椅调节“咯噔”直响,按摩功能失灵,自动大灯变成“手动打火机”。车友群里槽点多于夸奖,有的车刚提一周就进了售后,有的修理中心排队要等到下个周末。行业内幕是,“零配件二次损伤”几乎成了电动车售后的新常态。职业病发作时,我总想问一句:豪车是彰显身份,还是测试你心理承受力的道具?

至于市场格局的变化,MEGA的确狠狠砸碎了高端MPV原本的铁饭碗。单月销量秒杀埃尔法、别克世纪这些一度仰望的“老钱卖家”,甚至超过后者数倍。别克世纪最低配接近MEGA,但上个月只卖了五百台。极氪009价格再低,也只能望其项背。国产高端纯电终于不是“看装潢、拼关系”的小圈子,而是真打硬仗,看谁的“data”和“体验”能让家庭用户心甘情愿“买单”。

站在旁观者角度,“金子总会发光”这句话有点太套路,不过MEGA确实做到了——只不过发光之前,要经历社死、笑柄,以及一波真正的用户淘洗。其实汽车圈的“翻盘”故事,大多都离不开此路:先被嘲讽一遍,再用产品力和售后让市场闭嘴,科幻片和荒诞剧之间,全靠一口气吊着。

交付周期缩短,需求火爆,但每一个细节都还是得警惕“理想化”走向“水土不服”。谁能保证,下一个月不会有新的槽点登场?谁敢说,用户对科技的热情不会转瞬即逝?从现场到评论区,众声喧哗,理想MEGA的今天,是偶然还是必然?你又愿不愿为这样一台车投上一票——还是依然选择做个安静的冷笑观众?

理想MEGA销量大涨,用户槽点不断,豪车市场格局被打破-有驾
理想MEGA销量大涨,用户槽点不断,豪车市场格局被打破-有驾

所以,到底是人类改变了汽车,还是汽车改写了我们选择的方式?下一步,会不会天价MPV的尽头其实很简单——“不要太美观,够用就行”?答案留给下个车主,也留给每一个注视着“高铁头”却没掏卡的人。

理想MEGA销量大涨,用户槽点不断,豪车市场格局被打破-有驾
理想MEGA销量大涨,用户槽点不断,豪车市场格局被打破-有驾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