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年头汽车新闻的热闹劲儿,赶得上八点档电视剧。只不过剧里狗血,车圈流油——谁都不想当配角,全想加点“电”顶上主角光环。于是,一场大戏上演,主角不是千年女配,也不是大厂脸熟,只是一辆号称“续航可破七百”的纯电SUV。中国新势力卷得人仰马翻,海外品牌素来“体面”,但偶尔装装年轻,画风就像中年人染了一头绿发,努力证明我也曾青春。
北京现代很久没被抢头条了,偶尔蹭一波新能源热潮,但每回总担心一脚踏进泥洼。突然说要出一款叫“EO 羿欧”的新车,大家都以为这是俄语还是拼音缩写,差点怀疑是不是杂技团团长的艺名。命名内卷到这种程度,真是让英俊潦草的我看了都觉得感谢自己叫个普通中文名字。当然,现在也没人指望汽车能靠名字火,就像没人希望熊猫靠尾巴走红。
外观发布了——简洁、大气、跨界运动,实在没什么想象空间。虽然有无数工程师熬夜画草图、优化车模,最后出来的效果还是那句老话:“越看越像,越不像越贵。”前脸矩形大灯说是引入了什么光带概念,充分满足夜空里最亮的星的梦想。下巴那条贯穿灯带,设计师可能是想让追尾时别人的人生从此亮起,而封闭式进气格栅,则让人联想到夏天闷热午后捂了半天的保鲜膜,实用和美观的平衡,全靠意念。
车身一侧,线条交错,说是“力量感”,其实有点像五年级美术课的“线条练习”。跨界SUV风格,黑色A柱、银色D柱、侧边饰板、隐藏门把手,整个侧面尽力显得年轻,却又带着点西装戴棒球帽的既视感。大概汽车设计美学,就是要让你在10米外能认出来,但又说不出它像谁。长宽高数字精确得和我银行卡余额剩下的毛票一样谨慎,2750mm轴距据说宽敞,适合全家出游……假如全家都没大长腿。
至于车尾,一贯的层次分明,贯穿式尾灯,亮黑D柱饰板。这配置基本上一百辆里九十五辆都该有。设计师面对记者的提问神色自若,仿佛尾灯一旦穿贯起来,就能让这个闹腾的世界豁然开朗。后保险杠特意做出“点缀感”——也许是因为大家都习惯了被点缀。
看到这里你会疑惑,这配置这外观,“抢眼”吗?嗯,抢到眼前的那一刻,等它开上街,消失在人海之前,你我都只能在心里默默感慨,“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要说真正亮点,那还得看这满屏幕的“科技感”。进车一瞬间,错层中控台、抬头显示、小巧远端仪表,我还以为开进了“赛博朋克餐厅”。科技感是什么?要不就是屏幕够大叠得足,27寸屏加副驾娱乐屏齐全,这气势,明明是要把老司机变身《疯狂动物城》里的兔警官,让信息轰炸成工作日的表情包。空调出风口配合镀铬饰条,浮夸和实用并举,设计师应该是刚从米其林厨房转行,厨房台面都搞好几层。双手机无线充加四个杯架,底部再留余地摆零食,差点就硬生生把便利店塞进车。方向盘双色真皮包裹、手感细腻,这倒还挺像朋友圈秀生活照,“看我们多精致”。
动力?160kW驱动电机,看数字还可以,有一说一,纯电车的数据都是PPT上写得漂漂亮亮。电池嘛,64.2kWh和88.1kWh,CLTC最远能飘到722公里。这数据不说摩托车羡慕,连我都忍不住想来一块。只是续航就像和前任的誓言——工况永远美好,现实总被堵车偷走点仪式感。一上高速开空调,剩多少就别太较真了,反正新能源就是开开心心驶,数着公里猜能不能到下个充电站。这几个版本:518、540、590、692、722,弹幕刷起来,买车像买彩票,贵点能远点,便宜点多浪费几秒钟焦虑的时光。
整个新能源市场,大家已经内卷到自带军训钢盔。你续航700,我上调到702;你双层玻璃门,我给你加玻璃大棚。EO 羿欧自然也赶了个时髦,既要外观抢眼,也要内饰炸场,续航更能打。前有蔚小理后有比亚迪,谁都不信现代能杀出个奇迹。可“有望”都快成车圈的淘宝好评模板,大家写得山呼海啸,买的人闭着眼。新能源SUV竞争,就像美颜滤镜下的拼命微笑,都是你争我夺一地鸡毛。
品牌隐藏心思早就昭然。新能源风口上,传统厂商最怕落后。就像甲方爸爸看着创意提案,嘴上说好,心里盘算着哪儿能省点花,哪儿能攒个人设。技术和平台没变,但改个名字、调个灯带、加几块屏幕,总有人乐此不疲。消费者们在围观——有人想要省油费,有人追求政策补贴,有人只想堵车时车里多几个充电口。最后,谁都试图在这场“电动大跃进”里变成赢家,却总觉得哪儿不对,又说不上来。
当然,有些实用细节还算贴心,大屏、充电口、储物空间,实名制拥抱用户的碎碎念。只是新潮未必等于进步。你配置拉满,三岁熊孩子上车分分钟当演播厅直播主,你想安静点听首歌都得和副驾抢网速。至于空间?紧凑型SUV官方叫宽敞,实际实际三个人挤一挤,四个人“亲兄弟明算账”,要是真家里有只二哈,安全带都得让给狗了。
值得一提的,其实不是这台车到底走多远,卖多便宜,漂多亮;而是这场新能源竞赛里所有人的集体错觉——好像买辆纯电动就能一夜进化成科幻片主角,生活立刻拖家带口提速到5G。殊不知,从北京现代,到隔壁隔壁的高端品牌,大家都在造梦,谁都换汤不换药。新能源车企和传统厂商互相抄作业,姿势多变,灵魂不变。续航意义就是个数字,噱头最大,真正用过才明白,理想型永远在下一页PPT。
车圈的热闹总是来得快去得也快。北京现代新车上市的风声,像极了幼儿园家长群转发的“好消息”:鼓点打得山响,锣一敲,还是要靠自己花钱买单。到底能不能火?这事估计没人敢下断言。市场大浪淘沙,火不了归火不了,该卷还得卷。哪天要是真火了,也许我就能开着EO 羿欧,开到722公里还剩20%的电,然后堵在六环上,一边默默念叨“新能源时代终于来了”,一边怀疑自己是不是电池被掏了一块卖回了公司。
最后,只想提醒各位:新能源时代谁都不能掉队,买车要学会“先信后疑”。莫信厂商画饼,不问售后谁愁。别让配置表熏了眼,买回家发现杯架多了点也装不下生活的难。毕竟在这个时代,一辆续航七百的电动车,也许能帮你通宵排队买奶茶,却解决不了“明天中午吃什么”的灵魂拷问。
哎,写到尾巴成了鸡汤预备役。谁都想当主角,奈何充电还得靠物业用不着都不让用的插板。新能源时代是来了,只是没人告诉我们,电,永远是要自己买的。
我们致力于提供真实、有益、向上的新闻内容,如发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告知,我们将妥善解决。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