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刘在小区转悠一圈,回来说东风又要忙活。他拍着我家楼下那台风神AX7,嘴里嘟囔着:“这车怎么又改名换姓整新花样?前两年不是还加了个什么纳米,如今搂一块又整新公司,真有那功夫,多给售后备点儿离合器片不香?”
今年,长安被捧成了新央企,汽车圈微信号发了消息,说家底儿终于挤进顶流,气势没得说。可张胖子(卖车的,四环那家店)嘴上却挂不住:“没技术、没市场,就算叫国营一汽一东风一长安,头衔响也难做成事儿。比亚迪吉利一口气造十台新车,咱央企磨磨唧唧,连审批文件都还在三环办公室转圈。”
年初,东风那边又折腾起来。风神、纳米、然后是奕派,现在一锅端,一家叫“东风奕派科技”的新公司冒出来,还分出了风神和“合并版”奕派两个品牌。两年前其实合过一次,一圈聊车的郝师傅说,那个时候部件、研发、销售、制造都一锅炖,品牌名一多,车型反倒没几个敢买,上阵打仗的,手都各自攥一把沙子。
再早二十年,国有车企那时只怕投得不够,手头宽裕起来,搞起自主来,愿投多投。可到了近几年,买车的那帮人要啥新鲜改款要啥智能电控,眼珠子转得比审批流程还快。老王(隔壁修理铺的)边敲活塞边笑:“审批那套慢磨机,一圈工头签完字,车市就变了半年。”
可要说底子,央企其实并不差。一堆老师傅出国考察学习搞新技术,新势力玩得转的造车法,东风里头其实也有人能玩。就封闭,领导指头一弹,层层审批卡通红章,市场机会都凉透了。私下里有群炒粉,说“要不是耗时间填表儿,风神早跟比亚迪叫板去了”。
这回新成立的奕派科技,有点儿意思。以前动啥都得提方案,集团审批,折腾俩月出不来。现在听说诸如产品推出、定价、售后政策,全都下放到这公司。小宋(东风风神圈里的销售)说:“兄弟,今天开会定车型、明儿营销方案就能写出来,过去等批文能等出皱纹。”
奕派科技的头汪俊君老哥,搞发动机出身,在岚图摸爬滚打了好些年,算是真懂怎么从头到尾攒条龙服务——研发、配件、生产、渠道。旁人只看岚图梦想家多火,实际上人家现在芯片、智能座舱那一套都摸着路数了。极氪那些年也是,最火的时候内部自转,决策权集中,市场嗅觉贼快,爆款车也上得快。师傅讲:“干这个,要用拳头往外砸,不能抓一把撒胡椒面。”
说个真事,风神老款车其实有个隐蔽功能,方向盘调节范围比市面同价位大一圈,很多出租车司机才发现。有人调着调着拉爆了转轴,小区里嘴碎的大明说,这车好用是真好用,就是售后不爱管小毛病。
新公司里的研发人员配置也动静不小。研发总院副院长程军,直接空降当了总工程师。过去风神和纳米的研发都倚仗总院,资源散得像下棋。这回像拢羊群一样,把乘用车开发中心、海外项目组统统拉了进来,有点过去奇瑞把A、B、Q、S系列全码一锅的味道。
技术层面,群友闫哥上回说自己开奕派Eπ新车时发现ACC自适应巡航在早晨乱反应,后来才知道因为前雷达位置高,比市面普通合资车稍微更容易误判电动车。冷门小bug,维修师傅多半也靠试错排查。
带点八卦,奕派科技虽然内部整合火急火燎,却顶着不小压力向外求经。上半年,日产N7冒头卖得不错,销量窜得高,其实这车决策也是中国团队说了算,百分之九十九流程本地弄(张胖子说那0.1%可能是菜单里的日文还没汉化)。他们来回拜访华为、腾讯,尤其最近流行IPMS改营销,压根不走老路。日产中方“一把手”周锋后被调去总部,升职副总,足见央企内部对人才的看重。
奕派和华为的合作原本是岚图搞智能化时搭的线。如今搞到第三阶段了,彼此技术团队甚至混着办公,小宋拉着我说:“东风那屋和华为一块开例会,对着白板涂来画去,四个联合(开发、设计、推广、定义)不是嘴皮子。”有点“兄弟连”合伙造车味道。
华为这次主动找上门,不再是贴牌那套了,是要从头盯用户需求设计剧本。说句题外话,群里有个老哥觉得,“只要别学造芯片那套一脚进两头,都听一声‘资源整合,力出一孔’,别又整成‘大家吵、项目散、领导走’。”
至于真实用车嘛,有南方分公司同事抱怨,今年新款风神蓝牙音响,福建雨季连着两天落雨就莫名其妙失灵,售后问了才晓得,原厂走线跟合资日产某一批混线货重叠出了电子短路小概率。厂家说,准备换供应商,结果一波文件又念了两个月。
小圈子里也有调侃:等东风奕派新品真跑起来,二手车商会不会也操心定价比隔壁吉利贵一千?老许头说你还甭说,现在奕派的置换政策比前几年风神厚道多了,就是文件里写着写着,财务批下来的红包倒少了。种种杂事儿攒起来,东风这回到底能整出个水花不,你说呢?
喝晚茶时候,有车友指着新闻说:华为和东风奕派忙着联手攻智能,“下回要是他们能把抬头显示HUD做成咱电焊工也不会啰唆的简单样式就好了。现在那套高配老是用不上,看顶配清单好几个配置,没在选配菜单里见过影儿。”小到这些冷僻事,大到决策拍板速度,才是真正影响市场走向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