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抬脚准备刹车,眼角瞥见那副能发光的日产LOGO,我还真愣了两秒——这还是我印象里那个低调的天籁吗?

刚抬脚准备刹车,眼角瞥见那副能发光的日产LOGO,我还真愣了两秒——这还是我印象里那个低调的天籁吗?

刚抬脚准备刹车,眼角瞥见那副能发光的日产LOGO,我还真愣了两秒——这还是我印象里那个低调的天籁吗?-有驾

说实话,这几年在路上看到天籁的频率,少到让我怀疑它是不是自己偷偷去搞养老了。反倒是凯美瑞、雅阁天天在身边晃,熟得就像街角便利店。但东风日产显然不甘心,就在我以为它要继续沉默时,“天籁PLUS”杀了个回马枪。名字听着有点互联网味,可这次的变化,确实不像只是换个壳子那么简单。

前脸是我注意到的第一处“杀手锏”。V型中网还在,但变得细腻了,不是那种一黑到底的老款冷脸,横向饰条配上斜切LED灯带,把整个前幅拉得很有层次。大灯像是跟LOGO眉来眼去地连成一条线,晚上再配上那个自带闪光特效的日产标,不看车牌都能认出来。那种科技感……有点像你爸突然换了个智能表,还会用微信支付。

刚抬脚准备刹车,眼角瞥见那副能发光的日产LOGO,我还真愣了两秒——这还是我印象里那个低调的天籁吗?-有驾

侧面倒没整出大新闻,还是那条熟悉的腰线,不过细节收得更利落了,溜背姿势让它少了点“行政”,多了点“运动男”的味道。轮毂据说也有新花样,要真想玩外观个性化,这车给了你不小的操作空间。

尺寸是肉眼可见的长了一截,4920毫米的车长让它站在停车场里有种天然的存在感。尾部我挺喜欢的,隐藏式排气+小鸭尾,既不装嫩,也不呆板。贯穿式尾灯加日产英文标配黑化罩壳,点亮后估计能收割一波年轻粉。更换成“TEANA”而不是ALTIMA的尾标,有那么点找回自我身份的意思。

刚抬脚准备刹车,眼角瞥见那副能发光的日产LOGO,我还真愣了两秒——这还是我印象里那个低调的天籁吗?-有驾

至于内饰,官方死守着没放出来。网上有传说它可能会搭载鸿蒙座舱+Momenta智能驾驶,这让我挺好奇的。你要知道,天籁以前虽讲究舒适和隔音,但在智能化上略显保守。如果这次真上了新系统,那它的驾舱体验或许会完全不一样。

动力部分,我在申报信息上看到“380 VC-TURBO”的尾标,这就表明高配大概率还是那台2.0T可变压缩比发动机。懂车的人都明白,这台机子之前在动力和油耗平衡上,口碑还不错。同时,那台更省心的2.0L自吸也很可能会留着,毕竟老派车主图的就是稳当。究竟会怎样组合,还得等官方最后揭开盖子。

刚抬脚准备刹车,眼角瞥见那副能发光的日产LOGO,我还真愣了两秒——这还是我印象里那个低调的天籁吗?-有驾

有意思的是,天籁PLUS并不是孤军作战,而是和现款天籁一起卖。很明显,厂家是想用“双车同堂”的方式包住更多用户,年轻点的、预算松的去买PLUS,务实派继续选熟悉的老款。这样一来,新老互不抢饭碗,还能在市场上形成合围。

不过,能不能在凯美瑞、雅阁这么多年积累下的铁粉圈里撕出一道口子,就很考验天籁PLUS的综合实力了。毕竟,中型轿车这摊水,说深不深,说浅不浅,竞争对手的招数可是一样比一样花。有人觉得PLUS的设计摆明是冲着年轻人去的,也有人持保留意见,觉得内饰和智能化上要是跟不上,光靠外壳改头换面没意义。

刚抬脚准备刹车,眼角瞥见那副能发光的日产LOGO,我还真愣了两秒——这还是我印象里那个低调的天籁吗?-有驾

我倒是挺想找个时间去试试,看看它在驾驶时还有没有当年那种“开着像坐在大沙发上”般的惬意。毕竟,在一堆强调运动感的中型车里,天籁原本那份静谧和柔顺,反而成了它独特的标签。

前几天跟车友闲聊,有人一本正经地说,新尾箱空间大到能摆下一整套麻将桌还留条过道。我笑着摇头,也没说真假,反正就当听个乐子吧。等哪天真把实车开出来,我们再慢慢较个真。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