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专用车展举行,新能源订单增长,采购商更看真实效用

镜头从梁山会展中心的正门缓缓掠过。人流如潮,汽笛声和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交织,空气里是橡胶的味道和刚拆封展车的淡金属气。一个穿着印有“采购商”字样胸牌的男人蹲在一辆新能源自卸车下,悄悄敲了敲底盘,估计是在琢磨:电池舱底防护板能扛几年矿山的烂石头?这些车身上的“智能网联”标,隔壁摊位的氢燃料路线宣传册,还有展区外五公里的堵车长龙——像极了一个庞大机器正在开机前的预热。作为旁观者,很容易被这些忙碌和仪式感包围。

假如你是展馆里那些绕车转的采购商,能把订单签下,真正心里稳了吗?或者换句话说,新能源、智能化、绿色高端,噱头大于实用,还是实用反哺噱头?

事情很简单,年复一年的中国(梁山)专用汽车展览会又到了。主办方阵容豪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山东省汽车行业协会、梁山本地汽车组织,甚至还包了济宁市的大觉会展文化公司一份。主题鲜明:“树品牌、铸品质、谋转型”,是句标准的官方体,老手一听就懂:这不是纯秀肌肉,也是要“拉群”,做技术对接平台,说白了,想给行业洗个热水澡,让产业上下游靠得更近点。

今年有点意思的是,十万平米大场面,600多家企业扎堆儿,有国内的、德国的、美国的,谁没带点儿高科技吓人?300多辆展车里,新能源车型超过三成,智能专用车占到四分之一。有点像谁都想押宝下一个十年的风口,万一被点名成了行业“样板间”,身价倍增那可是板上钉钉。

据说,这回最抢手的是新能源专用车。订单里,新能源车型已经占到四成。智能专用车订单也有三成。业内人都明白,这些车真正能上路、跑赢电量和算法的,还得新买家和老路况拉锯几年。但在梁山,一切都像提前剧透。钢铁和电路板搭配,装着AI大脑和磷酸铁锂心脏的大家伙们,静静陈列,等泼出去的订单把它们带到真实的沙场。

展会背后,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博弈。在新能源这条路上,谁也不是喊一嗓子就能夺路而出的。要知道,多数冷静的采购商,没少在会展区后台掏出计算器,算单吨公里成本,琢磨车载软件几年升级几次,批量定制后是不是成了售后噩梦。他们比谁都明白,“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不过是展会标语,实操是实打实肉搏——你新款车多牛,不如最后一公里能不能挣钱。

不过,行业转弯不跟剧本走。新能源和智能车想拉差距,首先比拼的不是概念,而是产业基础。梁山是块老牌车产业基地,眼下又想做成全国新能源专用车的桥头堡。现实是,大环境压力大,政策风向随时变,说不定哪天鼓点慢了。新能源产业链、智能系统、上下游配合……这些高冷名词,都藏着一行血汗账本。我见过太多工厂楼顶新挂的“智能制造”横幅,楼下还是人工手拧螺丝。

现场还有不少黑色幽默的瞬间。一个技术讲解员说可以用APP远程启动环卫车,结果旁边刚退休的老师傅看了一眼,说“我只信钥匙。”采购商摇头苦笑,智能化时代里,总有人觉得高科技像小孩玩具。我讨厌说人性是墨水瓶——但技术和信任之间,总有点翻译腔没消化干净。

这届展会确实热闹,各路企业你来我往,也签了不少战略合作协议。“供需对接会”上200多家采购商现场磋商,成单26项,大单小单都有,新能源和智能车的占比都让主办方颇为自豪。但如果你真做过行业,你知道,这些数字二手车市场几个月就能颠覆。采购商好签约,上路难,售后更难。展会红火归红火,回家后,还是要跟现实磨刀霍霍。

写到这,我不得不感叹:

一场年度盛会,是在梁山搭起来的一个巨型集市,大家都想趁热抢块地。但别忘了,技术热点一阵阵,概念车年年有,撑到下一个展会的车企和采购商,总是那些能咬咬牙把出厂的“新”真跑成行业常态的。

所有人都在问下一个十年属于谁:新能源还是智能车?是“供需精准撮合”还是“技术过剩”?我更关心下一个展会,这些本届“明星车型”里,有多少能不在市场的风浪里提前退休,以及,还有多少会成为下次展会新品的“回收零件”。

梁山专用车展举行,新能源订单增长,采购商更看真实效用-有驾
梁山专用车展举行,新能源订单增长,采购商更看真实效用-有驾
梁山专用车展举行,新能源订单增长,采购商更看真实效用-有驾

你觉得,这届梁山专用车展会上被吹得天花乱坠的“产业升级”,到底多少是理想,多少是PR稿的妙笔生花?还是说,只有时间,才是真正能签字盖章的采购商?

梁山专用车展举行,新能源订单增长,采购商更看真实效用-有驾
梁山专用车展举行,新能源订单增长,采购商更看真实效用-有驾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