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港股小鹏汽车-W午后突然窜天猴似的蹿高,涨幅一度撒欢到5%。消息灵通人士嗷一嗓子:小鹏造了个会行走的铁疙瘩,准备明年开春就量产!这机器人可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小鹏自家智能驾驶技术的延伸,把车能干的活儿都搬到了两条腿上。吃瓜群众突然悟了,这波操作堪比当年苹果推出iPhone,把科幻片里的场景搬到了咱日常生活中。
小鹏这次展示的机器人,长得像是在健身房办了卡的人类,但骨子里全是黑科技。它头顶的摄像头能看路,腰间的雷达能测距,脚下还藏着激光雷达。这种东西要是批量生产,以后出门别说打车了,说不定连遛狗都能交给它。不过话说回来,这玩意儿成本多少还没说,产能目标是多少更没影儿。吃瓜群众觉得,小鹏这波操作更像是在搞技术秀,毕竟现在市面上能走会看的机器人,价格够买一辆小鹏G6的了。
话说回来,机器人这东西,现在谁玩得最溜?无外乎特斯拉和华为。特斯拉的擎天柱系列,主打一个工业风,像是在工厂门口站岗的保安;华为的机器人则比较文艺,像个在博物馆里导览的学者。小鹏这次造的机器人,估计是想走个中间路线,既不像特斯拉那么粗犷,也不像华为那么文艺。不过吃瓜群众提醒一句,机器人这东西,技术门槛低不代表市场门槛低。就像当年智能手机刚出来时,价格比黄金还贵,现在才普及到咱们手里。小鹏这机器人要是想卖得动,估计得先把价格降下来。
吃瓜群众倒是觉得,小鹏这波操作有几分险,但更多的是机会。毕竟现在智能家居市场已经饱和,再不创新怕是要被后面的小兄弟超过。机器人这玩意儿,要是能像手机一样普及,那小鹏的商业模式可就彻底变了。不过话说回来,机器人这东西,终究是工具,能不能成为爆款,还得看咱们老百姓愿不愿意买单。
说白了,小鹏造机器人就像当年造汽车一样,都是想解决一个痛点。只不过当年造汽车是为了解决"出门难"的问题,现在造机器人是为了解决"生活累"的问题。吃瓜群众觉得,只要能把价格降下来,让机器人成为咱们生活中的必需品,那小鹏就真的走对了路。毕竟,谁不想让生活变得更轻松呢?
机器人会取代人类吗?咱老百姓又该不该担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