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一年就退市!极氪被吉利“溢价回收”背后

上市一年就退市!极氪被吉利“溢价回收”背后-有驾

正文


从敲钟到退市仅365天!5月7日,吉利汽车以每股25.66美元、溢价13.6%-20%的“高价”宣布私有化极氪,这家中概股新贵成为纽交所史上最短命的中国上市公司
。这场价值64亿美元的资本回撤,不仅让8万美股投资者措手不及,更标志着中概股回流浪潮进入“加速度”——当美国资本市场与关税大棒双重施压,中国企业的“回家之路”已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

一、闪电退市:吉利“高价赎身”的三大战略密码

1. 《台州宣言》落地:砍掉“内耗”,聚焦一个吉利

重复投入清零:合并后研发成本直降15%-20%,极氪与领克生产线共享使产能利用率提升5%

品牌矩阵重塑:极氪主攻豪华纯电(如Zeekr 007GT)、领克深耕混动市场、银河覆盖主流赛道,形成差异化产品矩阵

2. 财报魔术:亏损57亿的极氪如何“增厚”吉利财报?

并表效应:极氪2024年759亿营收直接注入吉利,助其新能源业务占比突破40%

估值跃升:私有化后吉利港股估值锚定“智能电动巨头”,市盈率或从9.8倍向特斯拉(68倍)靠拢

3. 规避地缘风险:关税阴影下的未雨绸缪

美国4月对华电动车关税升至50%,极氪北美订单骤降30%;

私有化后技术专利归属更明晰,规避美方“强制技术转让”审查风险。

二、中概股回流2.0: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撤离”

数据洞察:

2025年回流规模:27家未返港中概股总市值1.35万亿,超2021年高峰

港股承接力: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6000亿港元,可覆盖中概股回流资金缺口

政策东风: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喊话:为中概股开通“绿色通道”,允许ADR直接转港股;

港交所新规:豁免二次上市企业3年盈利要求,极氪若返港或成首批受益者。

企业抉择:

头部企业:阿里、京东等已双重上市,构建风险防火墙;

中小玩家:未达标企业面临强制退市,日均交易量或萎缩70%

三、市场震荡:有人狂欢,有人割肉

吉利生态圈:

港股单日暴涨4%,市值激增68亿港元,投资者押注“中国特斯拉”叙事;

极氪供应商拓普集团、宁德时代跟涨,产业链协同效应显现。

美股投资者:

早期机构(如英特尔、哔哩哔哩)溢价13.6%退出,浮盈超5亿美元;

散户“割肉”止损:25.66美元收购价仍较发行价(21美元)高22%,但较上市首日收盘价(28.26美元)亏损9%。

四、争议与未来:回归之后路在何方?

行业激辩:

乐观派:年销百万目标可期,合并后研发投入聚焦800V超充、L4智驾

谨慎派:极氪4月销量仅1.37万辆,需警惕“规模不经济”陷阱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监管预警:

学者呼吁设立“回流企业科技合规审查”,防止技术外流变相发生;

港交所或提高流动性门槛,防范“仙股化”风险。

文末互动

你如何看待中概股加速回流?
【评论区投票】
✓ 明智之举!规避地缘风险聚焦主场
✓ 无奈选择,失去国际融资渠道
✓ 静观其变,关键看后续政策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