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 “别买” 预言成真!官方致歉:改配 + 2 万积分

雷军在发布会上那句有点小贵,我不推荐大家买,最终还是应验了。当车主们拆开价值4.2万元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发现所谓的赛道级导流设计连纸巾都吹不动。

雷军 “别买” 预言成真!官方致歉:改配 + 2 万积分-有驾

工程师口中的复刻纽北原型车设计,在消费者眼里成了花大价钱买个装饰品。实测显示,机盖内部的S型风道在250km/h时速下才能产生285kg下压力,而日常驾驶时电耗降低12%的宣传,更像是实验室里的数字把戏。这种赛道性能民用化的愿望,最终败给了现实中的物理规律,电动车的散热需求本就比燃油车低,强行移植燃油车的挖孔设计,就像给西瓜涂防弹涂层,看似酷炫实则多余。

雷军 “别买” 预言成真!官方致歉:改配 + 2 万积分-有驾

小米的补偿方案。2万积分折合200元的诚意,对比4.2万元的选装费用,补偿比例不足0.5%。有车主算了笔账:花8000元选装碳纤维机盖(按量产版与标准版差价估算),结果只换来相当于两顿火锅的积分。这种积分糊弄学与特斯拉Model 3芯片减配时的免费升级+现金补偿形成对比,暴露出小米在用户关系管理上的稚嫩。

雷军 “别买” 预言成真!官方致歉:改配 + 2 万积分-有驾

在新能源汽车同质化竞争加剧的今天,车企们不得不在宣传上玩起军备竞赛。从风阻系数内卷到零百加速攀比,再到如今的碳纤维材质营销,技术参数正在异化为吸引眼球的工具。但SU7 Ultra的教训告诉我们,当赛道基因空气动力学等概念被过度包装成消费符号时,最终伤害的是消费者对技术创新的信任。

为了快速响应用户对原型车造型的追捧,小米在37天内完成了从铝制到碳纤维的工程切换,却忽视了材料特性与整车设计的匹配。当常州工厂的机械臂将碳纤维部件良品率提升至91%时,他们或许忘了:消费者要的不是工艺展示,而是真实可靠的产品体验。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