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港股主板上市,股权理顺,新能源转型起步

听说奇瑞终于在港股主板上扎下根了,股票代码09973.HK,赶在2025年9月25日一开市就给了市场一个小小的“惊喜”——这事儿,多少有点破圈的意味。你要说中国车企圈里谁上市路走得最艰难,奇瑞估计可以自信满满站出来举手,那故事就像国产剧的三百集大长篇,磕磕绊绊,真是跌宕起伏。

奇瑞港股主板上市,股权理顺,新能源转型起步-有驾

可话说回来,这个上市,并不单单是贴个“上市公司”的标签那么简单。有人关心IPO背后的融资数字,91.4亿港元,港股今年车企最大的那单,资本市场的脸都被撑得圆滚滚。开盘价34.2港元,比发行价高一成多,收盘也是小涨,市值一下子跳到1841亿港元——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可不是随手就来的运气。

其实,奇瑞的故事打开方式跟一般民营车企不太一样,它不是那种小打小闹的成名,也不是靠网红造势起家,更不是谁一拍脑门就定的“高光时刻”。它的上市,硬是下了20多年功夫,比马拉松还要折腾。

要细想,这20来年,奇瑞能扛过来,既靠一口气,也靠一股子不服输。说白了,就是“咱就是认了命,但绝不认输”。有点像那种打不死的小强,摔了无数次,但总能从边边角角再探出头。

问题来了,奇瑞这路上的最大坎是啥?你还真别以为是业绩亏损。早些年那几场硬仗,业绩崩成啥,都只是例行公事,最要命的还是那点股权的事儿。

咋就搅成一锅乱麻了呢?一开始奇瑞没造车资质,只能挂靠上汽,把20%股权送给上汽作“门票”。后来上汽又想加码增持,却碰了一鼻子灰,于是两家彻底“拜拜”,一方撤资,奇瑞那股权成了半拉子工程,一地鸡毛。

再来,奇瑞股权人数暴增,这还不是是小范围内的“股东小作坊”,而是把200人大关拍成筛子,几百号人一起参股,结果A股上市那点门槛根本跨不过去。再到这几年,青岛五道口接盘资金链断裂,“烂尾”收场,立讯精密试水也只剩心中泪。

折腾到2025年年初,好歹把股权理顺了:直接持股,股东下沉,才总算扫清障碍,不然这上市路估计还得再多熬几年夜。

说到业绩亏损,那可真是奇瑞人心中的“痛点”。

从08年到12年,那点利润每年都喝西北风,连亏四年,累计亏掉20多个“小目标”,当时奇瑞的标签就是低价低质,是车圈的“地板价终结者”。坊间还流传着顺口溜:“奇瑞奇瑞,排队修车”,有点自嘲,也够扎心。

销量倒是不差,但折旧重、成本高,一辆车能赚的钱还赶不上维修费,单车利润负增长,就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奇瑞港股主板上市,股权理顺,新能源转型起步-有驾

资源更是摊成一锅粥,砸出去的资金满天飞,品牌重复,分散经营,平台老旧,扛得住才怪。

为了止血,13年后奇瑞开始大刀阔斧砍人砍牌,资产卖卖卖,变速箱厂、观致、凯翼都“挥泪大甩卖”,回笼了67亿元,算是勉强续命,过了几年喘口气。

转机出现在2021年以后。

风口在哪,奇瑞就奔哪。

技术升级,品牌集中,国内外市场轮番冲刺,新能源风口一接住,奇瑞彻底翻身。

怎么个翻身法?先是猛砍掉不赚钱的瑞麒、威麟,把几十个平台压缩成五个模块化平台,单车成本扒拉下来,一个“砍”字成了救命稻草。

毛利率从八个点回升到11%,连亏四年一下子止住,不喊疼了。

然后是“出海”造血,车卖得比国内贵,瑞虎8国内卖12万,俄罗斯直接飙到18万,中东星途揽月还能溢价五成,整车、散件、海外工厂三管齐下,出口数量从11万辆飙到114万辆,海外业务收入占整体营收44%,单车净利润从600块涨到5500块。

再来就是新能源:“插混”风云A8高毛利,补贴纯电研发,品牌部门缩编,重复研发砍三成,自研域控制器每台车又省了一笔钱,新能源终于扭亏。

净利润直接从700万元飙到143亿元,奇瑞这回真是捡回了一条命。

可是奇瑞的路,真的就是个“咸鱼翻身”式吗?

也不是。

你看上市那天,资本市场欢天喜地,但谁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奇瑞港股主板上市,股权理顺,新能源转型起步-有驾

港股的“热情”更多给的是新能源和出海故事,不是传统车企的旧帐本。

奇瑞要继续走下去,靠的还得是自己的骨头硬。

融资固然重要,但未来变数太多,全球汽车产业风云莫测,市场口味一个月能变三次,政策和技术更是此消彼长。

咱可以说,奇瑞这回不光上市,同时也正式告别了那些年一地鸡毛的日子。

资本看得明白,你能扛下来,就是赢家。

但资本最看重的其实还是想象力,你有多少未来空间,能不能跳过这代动力技术,再杀出新赛道,才是硬核。

奇瑞的新能源转型说直白点,路还长着。

品牌集约化、技术自研、海外扩张,样样是烧钱大项目,尤其对一家曾经靠“便宜低端”起家的公司来说,市场逆转压力没完没了。

新车型能不能在国际市场持续爆款,这没人敢拍胸脯说稳;能源路线的布局要不要赌一把,奇瑞会不会“押错宝”;下一个财年毛利到底还能不能再往上冲,这都得看奇瑞自己造化。

但咱也得承认,如今“低端”、“排队修车”那些黑历史,能变成上市背书,翻身的剧情也算精彩。

奇瑞港股主板上市,股权理顺,新能源转型起步-有驾

你看市场上的那些评论,有的夸奇瑞做出了中国自主品牌的脸面,有的觉得不过是大势所趋,“时代的风口猪谁都能飞”,当然也有人说,市值1841亿港元终究是泡沫,还得看后续业绩和产品扎实不扎实。

作为一个旁观者,其实很简单,上市是个新起点,但从生死边缘走到资本新宠的距离,真不是一纸公告能跨越的。

汽车圈可不是坐等数钱的地盘,竞争惨烈,比拼的不光是技术和市场,还有管理、组织变革,以及团队到底有多强。

你以为募资91.4亿港币就能“躺赢”?实际上,那钱得全砸到研发、海外扩产,新能源平台,烧完一轮之后,还得再找真金白银。

新能源的路上,奇瑞也不是孤身作战,比亚迪、吉利、长城都在死磕全球,谁掉队一把,市场就冷脸。

不过,奇瑞这几年确实做出了自己的风格。

敢砍品牌、能扛政策、会卖资产,能布海外,这几乎是每家民营车企的“成长秘籍”,只是奇瑞学得更刻骨、更彻底罢了。

像那种三次混改、七翻八折,最后终于把股权盘活的操作,估计只有搞过大工程的人才懂这里面的艰难。

其实,车企上市大家都能理解:就是为了找钱找路,也找个身份认同。拿下港股上市资格,对奇瑞最重要的,不是市场关注度,而是彻底理顺了股东结构,从此可以自由分配话语权,不再卡在资格审批的门槛上。

内部梳理清楚,外部才有底气“比出海、比转型、比自研”。

如果你问我,奇瑞这IPO“圆梦”,会不会很快就是高光时刻?

咱倒觉得还早,这场马拉松结束了资格赛,却刚进了半决赛。

港股开局热情,回头还得看国际市场和新能源的真实增长。

奇瑞要真想在百亿市值上站稳脚跟,离不开两样:一是产品要持续“有料”,二是团队要不断应变,市场变化比天气还快,风来风去谁都不敢“全程稳”。

看来看去,这场IPO更像是一种成年礼:过去是熬,未来是闯。

奇瑞用自己的故事告诉大家——资本市场没有捷径,只有熬出来的底气。

路还长着,谁能笑到最后,谁才是真王者。

你怎么看奇瑞港股上市这回事?欢迎随时来聊聊你的观点。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