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汽车出口榜出炉,前六名均破20万辆,这些品牌国内少见

咱们平时在国内看车市,感觉真是热闹非凡,今天这个品牌降价两万,明天那个新车又带了什么黑科技,竞争激烈得就像下饺子一样。

大家可能都在想,国内都卷成这样了,咱们自己的汽车品牌,拿到国外去,能行吗?

老外会买咱们的国产车吗?

前三季度汽车出口榜出炉,前六名均破20万辆,这些品牌国内少见-有驾

最近,前三季度的乘用车出口数据出来了,这份“海外成绩单”一看,还真有点出乎意料。

有些在国内咱们觉得名气一般的牌子,在国外竟然是抢手货;而有些咱们引以为傲的明星品牌,也在海外闯出了一片天。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一聊,看看咱们的国产车在全世界的舞台上,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首先,咱们来看看排在榜首的大哥大,奇瑞汽车。

今年前三个季度,奇瑞一共往国外卖了92.8万辆车。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说,平均每天都有超过3400辆奇瑞汽车,从中国的港口出发,运往世界各地。

前三季度汽车出口榜出炉,前六名均破20万辆,这些品牌国内少见-有驾

很多人都知道奇瑞出海早,但这不仅仅是“起个大早”那么简单。

奇瑞更像是个踏踏实实、埋头干活的“理工男”,早在二十年前,当国内市场还是一片蓝海的时候,他就开始琢磨怎么把车卖到国外去。

他不是简单地把车运过去就完事了,而是在俄罗斯、巴西、中东这些地方,一个一个地建立工厂,铺设销售网点和售后服务中心。

你想想,在天寒地冻的俄罗斯,或者风沙漫天的中东,汽车的皮实耐用是第一位的。

奇瑞的瑞虎系列,就靠着过硬的质量和不错的性价比,硬是在当地砸出了“开不坏”的好口碑。

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的深耕,让奇瑞的海外业务根基非常扎实,现在能坐上出口第一的宝座,可以说是厚积薄发,一点也不奇怪。

排在第二位的,是个让所有人都为之侧目的“超级黑马”——比亚迪。

前三季度出口67万辆,虽然跟奇瑞还有一些差距,但是它那个增长速度太吓人了,达到了125%。

如果说奇瑞是靠着多年的积累稳坐江山,那比亚迪就像是带着一身绝技突然杀入战场的绝世高手。

前三季度汽车出口榜出炉,前六名均破20万辆,这些品牌国内少见-有驾

比亚迪卖到国外的,不仅仅是一辆车,更是一整套领先的新能源技术。

它的刀片电池解决了大家对电动车安全性的担忧,它的DM-i混动技术让车辆既省油又有劲。

在欧洲这个汽车工业的老家,比亚迪的“汉”和“海豹”直接就去挑战特斯拉和大众的同级别车型;在澳大利亚、泰国这些地方,一款叫做ATTO 3的车(也就是我们国内的元PLUS)简直卖疯了,成了当地的网红爆款。

所以你看,奇瑞的优势在于全球布局的广度和深度,而比亚迪的优势在于技术上的领先和品牌向上的强大势头。

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明年这个出口冠军的宝座到底姓“奇”还是姓“王”,还真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接下来,排在第三到第六位的,是上汽、吉利、长城和长安这几位我们非常熟悉的“老牌劲旅”,他们的出口量也都超过了20万辆,是中国汽车出海的中坚力量。

这几家也是各有各的招数。

比如上汽,他手里有一张王牌,就是名爵(MG)。

这个品牌本身带着英国血统,上汽把它收购过来之后,注入了新的技术和设计,再返销回欧洲市场。

很多欧洲人看到MG这个车标,会觉得有种天然的亲切感,这招“借船出海”玩得非常聪明。

长城汽车呢,就专注于自己的特长,它的哈弗SUV和长城炮皮卡,凭借硬朗的外观和强大的越野性能,在澳大利亚、南非、中东这些喜欢户外运动和自驾游的国家特别受欢迎。

长安汽车的故事也很有意思。

有一款车叫CS35 PLUS,可能很多国内的朋友都没什么印象了,因为它在国内已经停产了。

但是,就是这么一款在国内“过时”的车型,在海外市场,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却卖得相当好。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那些地方,消费者可能不太在意车上有没有超大屏幕或者自动驾驶,他们更看重的是这台车技术成熟、不容易出毛病、价格还实惠。

CS35 PLUS正好满足了这些核心需求,这就叫“墙内开花墙外香”。

这说明我们的车企越来越懂得根据不同市场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产品策略,而不是一股脑地把国内的东西直接搬出去。

前三季度汽车出口榜出炉,前六名均破20万辆,这些品牌国内少见-有驾

更有趣的还在后面。

榜单上出现了几个让我们感到意外的名字,比如江苏悦达起亚,出口了12.8万辆。

还有光束汽车、极星汽车。

很多人会纳闷,起亚在国内不是感觉销量越来越少了么?

光束和极星这两个牌子,在国内更是没多少人知道,怎么出口量这么大?

这就揭示了我们中国汽车工业一个更深层次的身份——我们不仅是汽车出口大国,更是世界级的汽车制造基地。

拿悦达起亚来说,虽然它在国内的合资品牌形象有些暗淡,但它位于江苏盐城的工厂,生产线、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都是世界一流水平。

所以,韩国起亚总部就把这个工厂作为其全球出口的一个重要基地,在这里生产的汽车,贴着起亚的标,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亚太等全球市场。

所以,这12.8万辆的出口成绩,既是起亚的,更是“中国制造”实力的体现。

前三季度汽车出口榜出炉,前六名均破20万辆,这些品牌国内少见-有驾

光束汽车和极星汽车也是同样的道理。

光束是长城和宝马的合资公司,它在中国的工厂主要就是为了生产电动的MINI车型,然后卖到全世界。

极星是吉利和沃尔沃联手打造的高端电动品牌,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全球品牌,而它最主要的生产大本营,就设在了中国。

所以,这些品牌亮眼的出口数据,背后是中国强大的、高效率的、并且成本可控的汽车制造能力在做支撑。

我们不仅能造好自己的车卖给世界,还能帮国际大牌造他们的车,再卖给世界。

最后,我们还看到了零跑和小鹏这两家新势力车企的身影。

虽然三万多辆的数字目前还不算大,但他们的出现,代表着一种新的趋势。

特别是零跑汽车,最近和世界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的合作,已经不是简单的卖几台车了,而是直接输出自己的技术平台。

这意味着,我们的车企已经开始从单纯卖产品的“出海1.0”时代,发展到在海外建厂的“2.0”时代,现在更是迈向了输出技术和品牌的“3.0”时代。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曾经的出口大户特斯拉上海工厂,今年的出口量反而有所下降。

这一升一降之间,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全球汽车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中国汽车,正在这股浪潮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