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咱们身边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大事,尤其对于那些开车或者关心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朋友来说,这事儿值得好好聊一聊。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买车,和十年前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
以前我们看的是发动机排量多大,车子结不结实。
现在呢,大家一上车,先看中控屏幕大不大,系统流不流畅,有没有自动泊车,能不能语音控制。
车子好像越来越像个大号的智能手机了。
这种变化背后,其实是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而这场革命的核心,就是软件。
就在前不久,咱们国家的“车都”——武汉,就办了一场特别接地气的活动,把那些会写代码、搞软件的高手,和一大批造汽车、造零件的企业家们聚到了一起,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软件给汽车装上一个更聪明的“大脑”。
这事发生在10月10号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那地方可是咱们国家汽车工业的重镇。
当天,从湖北省到武汉市,再到经开区,相关的领导都来了,还邀请了周边像襄阳、十堰这些同样是汽车产业发达地区的负责人和企业代表,几百号人坐在一起,场面相当热闹。
这次活动的名字听起来有点专业,叫“工业软件赋能汽车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供需对接”,说白了,就是一场“相亲大会”。
一方是急需变聪明的汽车企业,尤其是那些规模不大、转型压力大的中小企业;另一方是手握核心技术的工业软件公司。
政府搭台,让它们互相认识,看看能不能擦出火花,携手合作。
为什么非要把汽车和软件硬凑在一起呢?
因为时代真的变了。
过去,汽车是一个纯粹的机械产品,出厂时是什么样,开到报废基本也就那样了。
但现在,一个新概念叫“软件定义汽车”越来越火。
这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打个比方,就像我们的手机,硬件可能一年才换一次,但手机里的软件、App几乎天天都在更新,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未来的汽车也是这样,它的很多功能,比如驾驶辅助、动力模式、车机娱乐,甚至电池的管理方式,都可以通过在线软件升级来不断优化和增加。
这就意味着,软件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辆车的体验和价值。
而工业软件,更是这个过程中的“总指挥”,从一辆车最初的设计图纸,到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焊接、每一个螺丝,再到出厂前的各种测试,背后都离不开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在精准控制。
可以说,没有强大的工业软件,我们就造不出世界一流的智能汽车。
武汉经开区作为全国汽车产业的领头羊,对这个趋势看得非常清楚。
他们明白,要想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这个新赛道上继续保持领先,就不能再走老路,必须让数字技术和实体制造紧密地结合起来。
光有先进的生产线还不够,还得让这些生产线变得更聪明、更高效。
所以,他们一直在大力推动智能制造装备和核心工业软件在汽车产业链中的应用。
口说无凭,我们来看看武汉经开区都做了哪些实实在在的事。
在推动工厂智能化改造方面,他们已经建成了8家堪称行业标杆的智能工厂,还有30个智能化改造的示范项目,以及98条市级的数字化生产线。
这些数字在整个武汉市都是排在最前面的。
这背后代表的是生产效率的巨大提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可靠。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特别关注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难题。
大企业家大业大,有钱有人才去搞转型,但中小企业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对此,武汉经开区伸出了援手,累计帮助了32家企业“上云用数赋智”,也就是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来武装自己;还有54家企业通过了数字化转型的试点验收,并且实打实地拿到了政府提供的近千万元补贴资金。
这种扶持力度,不仅给了企业转型的信心,也给他们提供了最直接的帮助。
在这次活动现场,成果也是立竿见影的。
当场就有16家工业软件企业和汽车行业的中小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标志着它们将从“相亲”阶段正式进入“恋爱”和“共同生活”的阶段,一起去攻克技术难关,把湖北本土的优秀软件产品,真正应用到汽车的生产制造中去。
活动中,有一家名叫“武汉泛洲中越”的企业代表上台分享了他们的经验,这个故事给在场的所有人都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这家公司在十年前,还只是一家传统的材料供应商,但他们很有远见,从那时候就开始投入数字化建设。
十年来,他们前前后后总共投入了1.2亿元进行智能化改造,这对于一家非龙头企业来说,绝对是一笔巨大的投资。
但回报也是丰厚的,他们成功地从一个单纯卖材料的,转型成了一个能够为客户提供多种领域综合解决方案的服务商,并且在他们擅长的高强度高耐磨铜合金这个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做到了全国第一。
这个鲜活的例子,比任何空洞的口号都更有说服力,它告诉大家,数字化转型虽然投入大、过程苦,但它不是赶时髦,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真正能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法宝。
当然,这次活动仅仅是一个开始。
武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的目标更加宏大。
他们要持续推动汽车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核心是打造一个自主可控的“汽车+”产业生态。
这意味着关键技术和软件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不能受制于人。
同时,他们还计划建设人工智能等专业化的“园中园”,吸引顶尖的人才和项目聚集,实施“人工智能+汽车”、“人工智能+制造”这样的专项行动,把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到汽车和制造业中去,从而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帮助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质、降本、增效。
这盘大棋,着眼的是整个区域产业的未来,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坚定步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