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最近的决定有点耐人寻味。他几乎把政治投入全砍了,理由是“我觉得我已经做得够多了”。这话说得轻描淡写,可背后的故事一点都不简单。就拿2024年的美国大选来说,他可是花了2.5亿美元的“金主爸爸”,一度成了风头无两的政治人物,甚至还频频和特朗普打得火热。那时候,两人关系好得让人怀疑,马斯克是不是要跨界做政治家了。
但时间来到今年年初,剧情突然反转。特朗普对他闭口不谈,连共和党内部的通讯都避开他的名字。政治圈这波“拉黑”操作,让马斯克大受打击。于是,他干脆宣布,未来不再玩政治捐赠这一套了。乍一看是他主动退出,但很难说,这背后是不是因为两边都不买账了。
事实上,他的政治倾向已经让特斯拉吃了亏。特斯拉的大量消费者是左翼人群,而马斯克和特朗普的“亲密关系”直接导致不少顾客转投其他品牌。数据不会骗人,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销量迎来了2022年以来的最低点。美国的电动车销量整体下滑5%,但燃油车却逆势增长10%。这告诉我们,马斯克的个人形象已经不仅仅影响了舆论,还直接影响了特斯拉的业绩。
而在欧洲市场,特斯拉的处境更加艰难。多个国家销量暴跌,跌幅甚至达到两位数。有人说,马斯克这几年太高调了,反而成了拖累特斯拉的“最大短板”。
就在外界对他纷纷质疑时,他又抛出一个大计划:未来五年,除非他“去世”,否则将继续死守特斯拉CEO的位置。他认为当前的低谷是暂时的,特斯拉会重新崛起。这话听上去很有气势,但现实却没那么乐观。股价腰斩、销量下滑,摆在他面前的挑战一个比一个棘手。
除了销量问题,特斯拉在技术上的承诺也让人越来越怀疑。早在2016年,马斯克就说过,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很快就能落地。结果一等就是八年,技术的“狼来了”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耐心早已被消耗殆尽。
最近,他宣布将在奥斯汀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先试点10辆车,未来可能扩展到上千辆。他还说,这些车将搭载最新版本的FSD系统,甚至可能实现无监督驾驶。听上去很厉害,但问题是,大家还能再信他一次吗?毕竟,自动驾驶技术不仅烧钱,还意味着一旦出事,就会引发法律纠纷和品牌危机。
马斯克的“孤注一掷”还不止于此。他的老对手们——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正在快速追赶。竞争越来越激烈,特斯拉还能不能守住电动车市场的头把交椅,没人能打包票。
从最新的动态来看,马斯克确实已经减少了政治捐赠的预算,专注在特斯拉的业务上。他强调,未来五年,是特斯拉技术和销量的关键节点。目前,特斯拉正在全力推进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的测试,奥斯汀算是个试验田。
不过,从市场反应来看,投资者的信心并不足。特斯拉的股价仍然处于波动期,而消费者对于马斯克的个人形象问题,似乎也没有完全释怀。此外,竞争对手们在技术和价格上的优势,让特斯拉在部分市场的吸引力开始减弱。
马斯克这一系列操作,有种“赌徒心态”的味道。一方面,他主动退出政治圈,试图挽回左翼消费者的好感;另一方面,他又选择孤注一掷,死守CEO的位置,试图用自动驾驶技术打一场翻身仗。这种两头押注的做法,既是聪明的权宜之计,也让人看到他的不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斯克的坚持确实值得尊敬。但问题是,特斯拉的问题真的只是暂时的吗?消费者的信任,市场的竞争,这些可不是光靠“信念”就能解决的。
接下来,看看网上大家是怎么说的吧。
这事儿在网上引发了不少热议,有人支持,也有人吐槽。
有个网友说:“政治圈水太深了,马斯克终于看明白了,退出是个好决定。”
另一个网友调侃:“自动驾驶的饼吃了八年,我牙都快掉了,特斯拉还没做出来?”
还有人表示担忧:“销量跌成这样,他还不换个CEO?特斯拉还能撑多久?”
也有粉丝力挺他:“钢铁侠就是钢铁侠,他一定能带特斯拉走出低谷。”
最后,有人直接嘲讽:“别吹牛了,五年后说不定特斯拉都不是老大了。”
网友的评论五花八门,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马斯克的每一步动作,都会牵动无数人的神经。
说实话,马斯克这次玩得有点大。政治圈子说拜拜,技术上又要孤注一掷,他是真的不怕翻车吗?特斯拉的问题很多,销量、股价、技术,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挑战。更何况,竞争对手也不是吃素的。他能不能守住特斯拉的王座,真不好说。
马斯克这一波操作,究竟是高瞻远瞩,还是孤注一掷?未来五年,特斯拉能不能靠他实现逆袭?而那些相信他的投资者和消费者,还能再给他几次机会?这些问题,不知道你怎么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