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在2025年上半年竟然亏了190亿人民币! 相比去年同期赚56亿欧元,这次直接亏损23亿欧元,营收也少了近百亿欧元。 这个由菲亚特克莱斯勒和标致雪铁龙合并而成、拥有14个品牌的汽车巨头,正面临自成立以来最严重的财务危机。
看看他们2024年的业绩就已经岌岌可危:净营收1569亿欧元同比下降17%,净利润55亿欧元暴跌70%,调整后营业利润率从12.8%降至5.5%,工业自由现金流转为负60亿欧元。 当时Stellantis还将业绩下滑归咎于全球汽车供应量增加与中国制造商的竞争加剧,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不仅仅是外部环境的问题。
来到2025年上半年,情况继续恶化。 净收入742.6亿欧元同比下滑13%,销量和产品组合的恶化是收入下降的主因,其中销量因素拖累9%,车辆净价与汇率因素各拖累2%。 调整后营业利润跌至5.4亿欧元,同比下降94%,利润率萎缩至仅有0.7%。 工业自由现金流为-30.05亿欧元,同比恶化26亿欧元。
北美市场成了Stellantis的最大痛点。 该地区出货量64.7万辆,同比下滑23%,主要受进口车型关税增加、Ram等品牌车型停产导致的产能缺口影响。 北美地区的调整后营业利润为-10亿欧元,利润率为-3.4%。 美国关税政策让车价上涨,消费者不愿意买单,Ram皮卡这类高价车型根本卖不动。
欧洲市场表现同样令人失望。 合并出货量128.9万辆,同比下降7%。 尽管菲亚特600、标致3008等车型销量逐步回升,新B级车型产能爬坡慢仍拖累整体表现。 欧洲的市场份额回升至17%,但激励成本大幅上升,营业利润勉强为正,仅0.09亿欧元,利润率几乎为零。 欧洲市场还受能源危机和需求疲软拖累,燃油车库存积压严重。
在亚洲市场,Stellantis的存在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中印与亚太市场合并出货量仅2.8万辆,同比下降13%,市场份额仅0.4%。 中国这边尤其惨淡,广汽菲克退出市场后,只剩神龙汽车一个合资品牌,销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玛莎拉蒂在中国市场2024年前三季度仅卖出878辆,同比大幅下滑87%。
南美与中东非洲市场算是Stellantis少有的亮点。 南美出货量增长20%,工业利润达11.88亿欧元,利润率为15.3%。 中东非洲则因商用车销量增长,实现7.68亿欧元营业利润,利润率15.5%。 但这些地区的成功远远无法弥补主要市场的失利。
Stellantis的电动化转型迟缓问题已经变得非常严重。 当其他车企全力推电动车时,他们推出的Jeep Avenger EV和标致e-3008续航短、配置低,根本卖不出去。 2024年研发投入只占营收3.2%,远低于大众和丰田。 虽然他们在欧洲市场的纯电动车占比提升了250个基点,在混动市场保持领先,BEV市场份额位列第二,但这些成绩无法抵消传统车型下滑带来的销售缺口。
管理层动荡加剧了危机。 2021年合并PSA和FCA后,意大利、法国、美国团队意见不合,决策效率低。 2024年净利润暴跌,前CEO唐唯实扛不住压力辞职,新领导安东尼奥·菲洛萨上任后,需要同时解决销量、技术和品牌混乱的问题。
Stellantis还面临巨额的非经常性支出。 2025年上半年,他们计提了若干特殊项目支出:燃料电池项目终止费用7.33亿欧元;平台减值处理5.78亿欧元;与排放法规相关的CAFE罚款支出2.69亿欧元;其他零散项目合计支出超16亿欧元。 这些一次性支出总计超过32亿欧元,虽属非经常性,但在短期内放大了净亏损。
为了应对危机,Stellantis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他们下调了2024年财务目标,从最初10%的增长目标调低为5.5%至7%。 他们在北美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折扣和金融方案,导致单位毛利承压。 他们还在加紧去库存,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的总库存与2023年同期相比降低了18%,减少了26.8万辆,其中美国经销商库存降低了20%,达到30.4万辆,超额完成此前公布的33万辆的目标。
Stellantis还出售了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大型汽车试验场,该试验场占地面积达4000英亩,最初由福特汽车所有,2007年被克莱斯勒以35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 这一决定是在首席执行官卡洛斯·塔瓦雷斯的领导下,为了削减成本而采取的最新措施。
2025年,Stellantis计划推出10款新产品,包括基于STLA Medium平台的新车型投放、Hemi V8车型的回归、经典车型如Jeep Cherokee混动版重启。 北美市场对Hemi V8车型的回归反应积极,首日订单超1万辆。 公司还提议向股东派发每股0.68欧元股息,约合5%的股息收益率。
Stellantis计划通过提升北美本地化率降低对进口车型的依赖,以对冲2025年预计15亿欧元的净关税支出。 他们还将逐步收紧促销政策,优化车型配置,提升单位收益,同步加快供应链调整,提升工厂稼动率。 在欧洲市场,他们计划强化BEV布局,强化混动车型在主流细分市场的渗透。
华尔街已经用脚投票。 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后,多家机构下调Stellantis评级,股价跌了20%多。 意大利媒体批评他们沉迷高端设计,比如玛莎拉蒂GranTurismo,但普通消费者更在意价格和续航。
Stellantis的经历提出了一个问题:当传统的成功模式不再适用,巨头企业该如何自救? 是继续坚持多年的老路,还是彻底颠覆自己? 这个问题不仅Stellantis需要回答,整个传统汽车行业都在寻找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