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比亚迪前8个月销量,已经超过丰田本田去年一整年的销量!

朋友们,咱们先看组震撼数据。 2025年1到8月,比亚迪累计卖出286.39 the万辆车,这已经超过了丰田本田两家去年全年在中国的销量总和。 要知道2024年丰田在中国卖了177.6万辆,本田卖了89.9万辆,加起来才267.5万辆。 但亮眼成绩背后藏着隐忧,8月比亚迪本土销量29.3万辆,同比下降14%,就连汉家族这样的主力车型增长也慢了下来。

我发现比亚迪前8个月销量,已经超过丰田本田去年一整年的销量!-有驾

每天早上送孩子上学,小区门口总能看到各种新能源车。 最常见的就是比亚迪的秦PLUS和元PLUS,这两款车在10到20万元价位里确实受欢迎。 前阵子打车碰到个开秦PLUS DM-i的师傅,他说这车满油满电跑下来,每公里成本比之前的燃油车省一半还多。 市区里开着灵活,周末带家人周边游也够用,这大概就是它能月销稳定在6万辆以上的原因。 坐进车里能感觉到,内饰用料不算豪华但实用,大屏幕操作起来也顺手,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这样的表现确实很有吸引力。

不过最近在车友群里聊天,发现不少人开始对比其他品牌了。 有个朋友本来打算买比亚迪宋PLUS,后来却提了零跑C16。 他给我算笔账,零跑C16增程式280激光雷达版才16.18万,比同配置的宋PLUS便宜不少,还多了激光雷达。 这让我意识到,比亚迪"全价位通吃"的优势正在被稀释。 零跑8月交付量创历史新高,达到5.7万辆,这背后肯定有不少原本考虑比亚迪的消费者转了方向。

周末去4S店看车,特意体验了下汉家族的新款车型。 8月汉家族卖了26003辆,连续三个月突破2.5万辆,这个成绩其实不算差。 但实际开起来能感觉到,它面对竞品围攻确实有点吃力。 隔壁问界M7的展车前人更多,24.98万起的智驾版车型搭载华为ADS 4.0系统,销售介绍说能在高速上实现L3级自动驾驶。 有个正在看车的大哥说,他经常跑长途,就想要个智能驾驶辅助好点的车,开着能轻松点。

我发现比亚迪前8个月销量,已经超过丰田本田去年一整年的销量!-有驾

说到智能驾驶,这可能是比亚迪现在最让人纠结的地方。 我自己开的车有基础的L2辅助功能,上次借朋友的问界M5开了趟高速,才知道高阶智驾有多香。 双手轻放在方向盘上,车子能自己跟车、变道、过弯道,遇到突发情况还能提前减速。 查资料发现,比亚迪的DiPilot系统还停留在L2.5级,2025款海豹虽然首次搭载了激光雷达,但智驾功能提升有限。 而问界品牌里80%的车型都搭载了高阶智驾,汉系列的智驾版销量占比还不到三成。 这差距在30万元以上价位就更明显了,难怪不少消费者会选问界M7这样的竞品。

展厅角落里的仰望U8很显眼,百万级的售价让它自带光环。 销售说这台车搭载的"易四方"技术很厉害,能原地掉头还能浮水脱困。 但实际了解后发现,8月仰望品牌整个月才交付405辆,U8销量甚至不足百辆。 对比之下,问界M9单月能卖10067辆,差距确实不小。 同行的朋友开玩笑说,仰望就像武侠小说里刚练就绝世武功的侠客,还没完全找到施展的门道。 它的配置确实堆得很满,但品牌力积累还不够,想在40万元以上市场站稳脚跟,比亚迪还得再下功夫。

方程豹品牌表现相对好点,8月卖了16265辆,腾势卖了11993辆,加上仰望的405辆,三大高端品牌合计销量刚过1.6万辆,只占集团总销量的4.2%。 其实1到7月这个比例曾经达到6.5%,说明高端化进程还有波动。 我在越野场地见过方程豹豹5实车,外形硬朗很有气场,通过性也不错,但内饰设计和品牌溢价能力,跟BBA比还有差距。 有位开奔驰GLC的车主说,他换车不会考虑方程豹,不是因为技术不行,而是觉得品牌还撑不起这个价位。

我发现比亚迪前8个月销量,已经超过丰田本田去年一整年的销量!-有驾

下午去机场接朋友,在高速上试了试新提的元PLUS智驾版。 这套DiPilot系统在高速上表现还行,能自动跟车和保持车道,但遇到复杂路况还是得自己接管。 朋友坐副驾用他的华为手机演示ADS 4.0的功能,屏幕上能清晰显示出前方车辆、行人甚至隔离带的位置。 他说华为这套系统采用了全新的WEWA架构,反应速度比上一代快50%,变道也更丝滑。 这让我想到,在智能驾驶这个赛道上,比亚迪确实有点落后了。

晚上和做汽车出口生意的朋友吃饭,聊起比亚迪的海外市场。 他说比亚迪8月海外销量8.08万辆,同比增长146.4%,这个增速很惊人。 泰国市场尤其火爆,Atto 3(国内元PLUS)去年卖了2.7万辆,占当地电动车市场近四成份额。 不过欧洲建厂不太顺利,匈牙利工厂要到年底才能启动生产,东南亚又要面对本土品牌竞争和价格投诉问题。 朋友去过印尼考察,说当地消费者很看重续航和价格,比亚迪的海豚和Atto 3在那边反响不错,但想要打败本土品牌,还得加快本地化生产。

现在比亚迪最畅销的还是10到20万元的车型,这部分产品毛利率不足15%。 虽然靠着规模效应能赚钱,但高端车型占比上不去,整体利润空间就很难提升。 听说比亚迪已经把2025年销量目标从550万辆下调到460万辆,前8个月完成了52%,剩下的四个月压力不小。 这或许是个理性选择,毕竟现在市场竞争这么激烈,与其盲目追求数字,不如稳扎稳打提升产品力。

我发现比亚迪前8个月销量,已经超过丰田本田去年一整年的销量!-有驾

试驾过这么多车型,能感觉到比亚迪的技术积累很深厚,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这些技术确实有优势。 就像盖房子,地基打得很牢,但精装修这块还得加把劲。 智能驾驶体验、高端品牌塑造,这些都是比亚迪需要突破的瓶颈。 毕竟现在消费者买车,不只看续航和价格,智能化、品牌调性同样重要。

朋友们,说了这么多,你对比亚迪现在的发展怎么看? 如果你正在考虑换车,预算30万左右,会优先选择技术积累深厚的比亚迪,还是智驾体验更优的竞品? 这样的比亚迪,是否还在你的购车清单上?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