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仔细看过汽车圈的新闻了?最近的9月,如果你错过了,那真的是错过了不少闹腾的好戏。为啥说闹腾?一个字总结:扎堆。这周光新车上市就有十一款以上,不管是纯电还插混,家用还豪华,简直是把“金九银十”这个销售旺季的意义,真发挥到了极致。你不觉得,这阵仗,跟抢春运火车票差不多热闹么?
可是问题来了,这么多车型,消费者真的需要吗?还是说,这是车企自己玩自嗨?捧大场面、造气氛、争风头,到底是真需求还是虚火爆?
我在想,这种扎堆上市,显然是厂家憋着劲拼一把。你能错过黄金一段吗?错过基本等于认怂,认怂可不是现在中国车企干的事。
你仔细看,光这周新车里,什么比亚迪海豹07 DM-i、岚图梦想家、哈弗大狗PLUS、享界S9T、奥迪E5 Sportback,还有吉利银河M9、荣威M7 DMH、奇瑞风云X3L、深蓝S07、传祺向往S9、蔚来ES8,全是大牌,几乎把今年的热门型号一口气都堆出来了。
有人说现在买车选择太多,复杂到让人头疼。这句话没错,也很对,但你细品,选择多了是好事吗?消费者是越来越聪明,反正你放再多产品,他只看两个东西:性价比和新鲜感。谁能车便宜、性能好又讲科技,谁才有可能成为赢家。旁的不说,现在你要不搞个华为全家桶、高通骁龙芯片、城市NOA这些名词,感觉都不好意思出来和大家打招呼。
但你想过没有?技术提升到底能决定什么。比如海豹07 DM-i从外到内又刷了一轮智能,能省油到3.2升,纯电续航从一百多到两百多,这种升级到底是为谁服务?对,那是为那些短途通勤为主,又看重智能座舱体验的人服务的。那问题来了,这部分人到底有多少?还是说,过犹不及,性能参数卷到头,结果买单的反而只是新鲜感爱好者和小部分极客?
再看看岚图梦想家,38.99万起,预售才一小时订单就破万,有没有想过,这到底是市场需求,还只是粉丝经济、预售橙泄的作用?800V岚海智能超混、5C快充、62.5度大电池,纯电续航350公里,还有华为的鸿蒙座舱、乾坤智驾。你是不是觉得这些词儿听着很香,但真到购买决策时,你会不会觉得,其实自己用不到这么多?
而哈弗大狗PLUS改名、换脸、上新座舱,也是奔着大而全去的,尽管定位是家用SUV,但你觉不觉得这种一刀切升级,最终还是看市场现实反应。
享界S9T是个典型例子,华为力量全程护航,四个雷达、三十六个传感器,辅助驾驶系统拉满,电池组也顶级。结果它是旅行车,24小时就破2万订单。为啥以前旅行车没人搭理,现在突然就火了?难道仅仅因为它搭载了华为?我觉得更像是一波“科技树”拉满加分,高需求年轻人一时兴起,最后市场能不能持续发酵,还得观察。
奥迪E5 Sportback则告诉我们,品牌情怀有时候在智能科技面前都得让步。同样内外电动新劲风,国内专属座舱,助手还用火山引擎豆包深度定制。难道你会因为它不是传统奥迪LOGO,就放弃这块高智能蛋糕?很可能不会。
其实你发现没有,这一波新车,每一辆都在炫科技、拼智能、比续航。比如银河M9,你不提座舱、辅助驾驶系统这些新技术,感觉就落伍了。FlymeAuto 2、千里浩瀚H5,这些词就是家用SUV的新门槛。
即便荣威M7 DMH也是主打能耗,反馈油耗2升,综合续航2050公里。你说,谁家买车不关心油耗和续航,现在买的放心,还得算账。大家都是用“省钱、省心、省油、省电”来做招牌,说白了,这就是一场参数大战。
奇瑞风云X3L也不例外,鲲鹏黄金增程、方盒子造型+百公里1000公里续航,说是为了年轻家庭,但到底要不要为了新鲜感买单,这其实反过来还是在考验市场的真正刚需。深蓝S07同理,加速快一秒,续航高几十公里,说白了,就是用一套数据给人心理安慰。
到最后,你会发现,智能、续航、能耗已经成了新车上市里头的三大护身符。谁也不敢不提。传祺向往S9、蔚来全新ES8也是走这路线。华为乾坤、宁德时代、广汽超级智电,蔚来则是拿三颗激光雷达、神玑NX9031芯片,拼出一个“全域领航辅助”,再加大电池、快充、换电……这些是否真是普通家庭最看重的还是只是消费升级的假象?
你想一想,传统车企拼的是品质、可靠,智能和能耗只是锦上添花。现在反过来,智能座舱、激光雷达、NOA成了*刚需*。你不配这些,好意思叫自己新车吗?这是不是技术“强行下沉”而非用户自发选择呢?你即使加持了华为、宁德时代,再卷一个晚上预定破万,又能说明什么?下一步,谁家要是真提出一个降维打击的大杀器,会不会一下子把所有的营销手法拍死?
购车的人有变了,变得越来越重视数据、体验、甚至调性。你卖一个30万的车,智能不行、电耗高,压根没人搭理。这是消费升级,也是审美升级,但说到底,是不是也有点过了?毕竟车最后就是交通工具,智能和高科技,真能解决生活的主要问题吗?
再说,这么多车子扎堆上市,结果是让选择增多了,还是让选择变难了?以前买车很简单,看价钱、看品牌,现在还得看芯片、激光雷达、辅助驾驶。技术门槛拔高了,但信息茧房也厚了。你买车是不是还得专门研究小半个月,问问懂哥、看看测评,搞一堆数据对比,最后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是不是只是被一堆“智能、续航、快充、辅助驾驶”忽悠得心动,最后却发现自己的用车场景其实就很日常?
你说现在的车企,比的是谁更卷,但我看,这卷已经不是价格,就是技术和体验。技术这东西卷到最后,会不会出现一种情况:轰轰烈烈的新车上市,消耗掉市场一波波需求,结果没人买单,反而价格战开始了?降价、优惠、补贴全员开卷,这不是好事吗?
说到底,新车扎堆,技术升级,智能化成为标配,消费者当然受益。多几款选择,就多几层筛选,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求最终解锁适合自己的产品。但是,车企们这样“集体上新”,是不是在为未来埋雷?毕竟每一个新技术,都是成本与创新的堆积,好卖的时候还好,卖不动时压力就全来了。
所以这个秋天,你看到一堆新车上市,技术炫耀、智能加持,最终买单的还是普通人。有的人买一辆车,恨不得有十颗激光雷达,辅助驾驶全覆盖;但也有的人,只要省油、空间大、配置不落伍就行。大家的需求还是五花八门,但厂家可不会停下竞争的脚步。技术的车轮越转越快,智能的座舱越卷越多,续航的数据越比越高。
你说,这种新车扎堆,是不是意味着又一轮洗牌和大淘汰?不会吧,也许只是一个营销周期的表象。但这个秋天,车市的热闹是真的。但问题也摆在这儿,到底有多少是真需求,多少是噱头?大家觉得值得买吗?
反正我觉得,各取所需吧,聪明的消费者一定能在一堆新车里挑出自己想要的那个。至于这些新技术和大数据是不是你生活的必需,各人自有答案。你会不会为“智能+续航+能耗”买单?你觉得新车应该怎么选?这轮新车扎堆轰炸,到底是市场礼物还是厂商自嗨?你怎么看?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