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十一假期,讲真,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你以为是假期,其实是大型行为艺术现场。主角有三个,老詹,陈震,还有一个卖鸡排的哥们。三个人,三种流量的死法,典中典。
先说陈震。一个车评人,出了个事故,热度直接干到了全网置顶,连续好几天,比顶流明星离婚还热闹。这合理吗?这非常-非常-不-合-理。我作为一个天天泡在车圈里的中年人,我负责任地告诉你,十年前,别说车评人,就是大众集团CEO在中国当街裸奔,热度都到不了这个次元。车圈那点事儿,以前都是幼儿园小朋友过家家,自己玩自己的。
为什么现在不一样了?因为桌子被掀了。蔚小理米华这些新势力,本质上不是车企,他们是流量公司,顺便造个车。他们用粉圈的逻辑,用互联网的打法,硬生生把汽车这个傻大黑粗的制造业,整成了 atenção(注意力)经济的修罗场。所以当陈震这个本身就自带流量的“节点”出了事,所有的流量就像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样扑上去,互相撕咬,互相成就,最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流量蛊。说实话,这个假期我连小区门都没出,就光看他们演戏了,比追剧还上头。每个人都在瓜分流量,每个人又都在为这个流量蛊添柴火。
流量是因,流量也是果。但能成,就是能成。
然后我们看老詹,勒布朗·詹姆斯老师。这位更是重量级,直接上演了一出“狼来了”的现代版。他预告要搞个“决定2”,所有人都以为他要宣布退役,情感铺垫得满满的,结果呢?不装了,摊牌了,是带货。跟轩尼诗合作卖酒,配合亚马逊购物节。
这操作骚不骚?太骚了。他利用了自己最具争议的历史,消费了所有球迷的感情,最后的目的,是把这些情感打包成数据,卖给品牌方。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了,这是对自身信用的一次自爆式攻击。他就像一个修仙小说里走火入魔的主角,发现掠夺别人的修为比自己苦修快得多。于是他把支持他的球迷当成了人形灵石,一口一个,嘎嘣脆。
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如果说之前大家还只是怀疑他是“篮球商人”,那这次“决定2”之后,他就是把“唯利是图”四个字刻在了脑门上。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你懂我意思就行。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所谓的GOAT之争,所谓的历史地位,可能都只是他维持流量的工具。只要能引发讨论,能上热搜,能换钱,别说戴王冠了,他能当场给你表演一个机你太美。
这种玩法,就问你怕不怕?
最后,我们聊聊特斯拉。这两个月特斯拉的操作,简直就是老詹行为的车企版复刻。搞个Model Y L,降个价,本质上都是在收割。但特斯拉收割的,比老詹高级。
特斯拉在敷衍吗?是的,它在用一种近乎傲慢的方式敷衍。它就像一个已经考上清华的学霸,回头看小学课本,眼神里都带着不耐烦。因为它的心思,早就飞了。汽车业务对今天的马斯克来说,已经不是核心价值,而是现金奶牛,是供养他去搞AI、搞机器人、搞星辰大海的“凡间俗物”。这简直就是对所有老车主赤裸裸的背叛!
所以,它推出任何新车的逻辑只有一个:用最小的成本,撬动最大的销量,换最多的钱。至于什么用户体验,什么品牌忠诚度,在AI和机器人的宏大叙事面前,仿佛都成了不值一提的儿女情长。
因为我真的拥有过特斯拉,所以我懂那种感觉。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那种感觉,就像你爱上一个渣男,你知道他外面有人,你知道他不务正业,但你就是觉得他跟别人不一样,他有梦想,他在做大事。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特斯拉现在就是抓住了用户的这种“信仰”,把品牌玄学玩到了极致。它在赌,赌它的AI能在品牌光环彻底褪色前修成正果,一步登天。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但这种降本增效的鸡贼玩法,历史早就给出了答案。当年那些玩多代同堂、拉皮换壳的燃油巨头,哪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结果呢?行业巨变一来,连个转身的姿势都做不出来,直接原地去世。因为你几十年都在琢磨怎么省钱,你的肌肉记忆里就只剩下省钱了。从零开始开发?不会啊,这个真不会。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你实验室里跑一百万公里,不如中国县城一个红绿灯路口实际。只要大爷躺得快,你的算法就得当场喊爸爸。这就是现实,现实不跟你讲道理。
所以,无论是陈震被流量选中,还是老詹主动收割流量,又或是特斯拉透支品牌去赌一个未来,他们都搞错了一件事。
他们以为自己拥有流量。
错了。
你永远不会拥有流量,是流量的规律在某个时间点,选中了你,那个聚光灯的位置,落在了你的身上。你不是坐在那个位置上,是那个位置长在了你身上,像个肿瘤。
当你开始自以为是,开始随意收割,开始把支持者当傻子的时候,那个位置就开始移动,带着你一起,向着深渊滑落。
所以到最后,你不是失去了流量,而是流量终于玩腻了你这个玩具。然后,就该换下一个了,就这么简单。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