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0日华为乾崑生态大会上,启境CEO刘嘉铭透露了一个细节。
数百名华为工程师已经与广汽团队实现合署办公。 这种“零距离”协作模式让双方在造型设计、智能交互等环节实现了实时决策。
这种合作模式区别于传统供应商关系。
‘华为乾崑团队成员直接入驻启境研发中心,形成混合编组的工作模式。 在具体操作中,双方采用华为的IPD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从产品定义阶段就开始同步推进。 广汽的整车研发经验与华为的智能技术在这一体系下进行深度融合。
启境品牌定位年轻高端消费群体,首款车型计划于2026年年中上市。
该车型将全栈搭载华为乾崑智能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驾驶和自动泊车等功能。 华为ADS 4.0智能驾驶系统采用新的WEWA架构,端到端时延降低50%,这套系统已经过其他车型的实际道路验证。
在底盘技术方面,华为XMC数字底盘引擎与广汽的机械底盘技术相结合。
这种结合体现在悬架调节、转向控制和制动系统等具体部件上。 双方工程师通过合署办公模式,实现了软件算法与硬件调校的同步优化。
电池安全领域呈现出更具体的协作细节。
华为电池团队提出144项安全设计要素,广汽则贡献了弹匣电池技术架构。 双方共同制定了86项电池DV测试标准,这些标准涉及极端温度、碰撞安全等具体测试场景。
产品规划显示,启境将在2026年前推出两款车型。
首款定位“猎装轿跑”的车型已完成极端环境测试,第二款中大型SUV将搭载L3级自动驾驶技术。 这些车型在设计阶段就考虑了低趴造型与内部空间的平衡问题,工程师对底板、座椅和顶棚进行了重新构造。
销售渠道建设已于2025年8月启动。
启境采用独立销售网络,计划在40个核心城市构建“1+N”服务网络。 这种布局区别于华为终端门店的销售体系,强调专属服务体验。
广汽集团将启境项目置于最高优先级。
冯兴亚在内部会议上明确表示,将集中优势资源保障品牌发展。 这种支持体现在研发投入、供应链管理和生产制造等具体环节。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指出,当前市场缺乏同时满足时尚设计、全面安全、顶尖智能与卓越操控的车型。 这一判断直接影响了启境的产品定义方向。
在合作架构上,华为主导产品定义与技术方案,广汽负责整车研发与制造。
这种分工模式在具体项目中表现为:华为团队专注智能系统开发,广汽团队把控整车品质与生产工艺。
合署办公的具体运作方式包括每日站会、双周评审和月度决策会议。
这些机制确保技术方案与工程实现保持同步。 在某个具体案例中,智能座舱的软件迭代与硬件测试在24小时内就完成了闭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