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高端配置下放,小米、比亚迪谁才是科技平权?

都是高端配置下放,小米、比亚迪谁才是科技平权?-有驾

一、科技平权的“普惠革命”:谁在定义新规则?

“科技平权”从概念到落地,本质是让用户以更低成本享受高阶技术红利。2025年,这一战场迎来两位重量级选手:小米SU7以“零降价”策略巩固20万-30万元市场,比亚迪则以“冰箱彩电大沙发”下放至10万元级车型,形成两极对垒。

都是高端配置下放,小米、比亚迪谁才是科技平权?-有驾

数据透视:小米SU7二手车保值率同比提升12%,超越行业均值8个百分点;比亚迪海豚智驾版上市三个月销量突破5万辆,A0级市场渗透率翻倍。表面看是配置下放,实则是技术霸权(比亚迪)与生态霸权(小米)的路线之争。

都是高端配置下放,小米、比亚迪谁才是科技平权?-有驾

二、技术下放的“双面逻辑”:比亚迪的垂直整合 vs 小米的生态协同

1. 比亚迪:“技术平权”背后的规模屠刀

比亚迪的杀手锏在于垂直整合+数据生态。刀片电池成本较行业低15%,热泵技术迭代速度缩短至9个月,这使得海豚智驾版能以10万元价格搭载30万级配置。更关键的是,其全固态电池计划2027年量产,或将直接改写动力电池成本曲线。

都是高端配置下放,小米、比亚迪谁才是科技平权?-有驾

案例深挖:当友商还在为800V平台量产头疼时,比亚迪已将其铺货至7万元级车型。这种“技术降维打击”,让竞品陷入“跟不起价、跟不动技术”的囚徒困境。

2. 小米:“参与感”重构价值链条

小米SU7的竞争力不在硬件参数,而在HyperOS生态的裂变效应。用户通过MIUI反馈功能驱动156项OTA升级,社群月活1.2亿构建起“人车家”场景闭环。雷军的个人IP更是放大器:SU7发布会单场曝光50亿次,生态用户转化率高出非生态用户4.3倍。

都是高端配置下放,小米、比亚迪谁才是科技平权?-有驾

冲突点:比亚迪用规模化摊薄成本,小米用生态黏性抬高溢价。前者胜在“技术民主化”,后者赢在“体验升维化”。

三、用户画像分野:务实派向左,极客派向右

· 家庭用户:比亚迪的“安全牌”

二胎家庭更看重刀片电池的针刺不起火纪录,热泵空调的冬季续航保真率。数据显示,海豚车主中78%为家庭增购用户,看中“冰箱彩电”带娃场景适配性。

· 年轻极客:小米的“科技鸦片”

SU7用户中25-35岁群体占比61%,52%愿为激光雷达+城市NOA多付3万元。其社群中“改装教程”“智驾挑战赛”等内容日均互动超百万次,形成强圈层文化。

四、行业蝴蝶效应:逼死油车还是内卷新势力?

比亚迪的10万元级800V车型,已导致同级燃油车终端价下探15%;小米SU7则让Model 3单周订单环比下跌23%。但隐忧浮现:

供应链承压:碳化硅模块、激光雷达价格战致中小供应商毛利率跌破5%

技术空心化:部分车企为追平配置下放速度,缩短验证周期埋下安全隐患

破局启示:普通消费者应警惕“参数陷阱”,重点关注电池质保条款OTA更新历史,优先选择全域自研程度高的品牌。

都是高端配置下放,小米、比亚迪谁才是科技平权?-有驾


五、黄家汽车锐评:平权的终点是霸权?

当比亚迪用规模碾压成本,小米用生态收割流量,这场战争早已超越产品维度。刀片电池与HyperOS看似殊途,实则都在构建竞争壁垒。未来的赢家,必是能将技术普惠与商业可持续性平衡到极致的企业。

对普通人而言,这或许是最好的时代——20万买百万级体验;但也需警惕,当技术迭代速度超越监管框架时,“平权”可能演变为新一轮垄断前奏。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