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下的停车场,总像一部免费悬疑剧。
新车停在灯下,漆面反射出商场标牌的碎光,像刚洗完的苹果,没咬一口都难受。
偏偏旁边停着辆老捷达,车主正蹲在地上,用钥匙刮着自己的车门。
不是泄愤,是在试验新买的防刮膜。
年轻人买新车,老车主刮旧门,一个在意“面子”,一个在意“里子”,世道的荒诞从不嫌多。
这辆“主角”正是零跑 Lafa5。
新近亮相,起售价10.58万,噱头不少:两厢轿跑、无框车门、AI大模型助手、端到端辅助驾驶、27个感知硬件……拉开车门,14.6英寸的大屏亮起,像给驾驶员点了盏夜灯。
我站在车外,琢磨着一句广告语:“科技自然美学。”不知是科技让美学加分,还是美学给科技化了妆。
买车这事,像破案。
要找动机、查证据、核对时间线。
Lafa5的案情很简单:新势力品牌,外观拉风,主打智能,定价下探。
案发现场却很嘈杂——年轻人要个性、要科技、要性价比、要“够酷”,最好还能上天。
厂商当然配合,反正PPT里一切皆有可能。
于是Lafa5带着“LEAP3.5”技术架构、0.256 Cd风阻、19英寸轮毂、两种辅助驾驶方案、六种车漆、三种内饰,预售价格10.58-13.18万,全副武装地入场。
理性拆解这个事件,得先摆明底层逻辑:一、这个价位的纯电两厢轿跑,稀缺,Lafa5算异类。
二、智能体验堆料到这个程度,同行大多还在犹豫。
三、零跑的品牌认知,与比亚迪、特斯拉这些老江湖比,尚属“新秀”。
至于技术有没有掉链子、辅助驾驶能不能救命,这些都是后话。
先看证据。
证据链第一环:产品力。
外观设计、无框车门、低风阻、19寸大轮毂,这几样单拎出来都能在朋友圈刷屏,合起来倒像是一套流行拼盘套餐。
这年头,什么都能拼,拼盘也能出爆款。
内饰方面,高通8295P芯片、14.6英寸中控屏、8.8英寸仪表、AI语音助手接入DeepSeek与通义千问大模型,数字体验一应俱全。
辅助驾驶给了两套方案,带不带激光雷达,27个感知硬件,26项功能。
你想躺平,车说可以;你想耍酷,车说更行。
只是——想起那些“辅助驾驶翻车新闻”,不自觉抖了下眉毛,科技的边界,总该留点余地。
证据链第二环:定价与定位。
10.58万起,这在两厢纯电轿跑的世界属“平民价”。
但“平民”这词,放在零跑Lafa5身上又有点不合时宜。
毕竟,谁家平民天天琢磨无框车门?
但反过来想,年轻人要的或许不是“豪华”,而是“有话题”。
在这个价位,Lafa5无疑给了足够的谈资——哪怕开回家,村口的狗都多看你两眼。
证据链第三环:品牌与售后。
零跑还不算老牌。
买车这事,说到底是“托付终身大事”。
品牌不够老,道上的朋友必然多两句犹豫。
何况,智能车的后端服务、OTA升级、零部件供应,都得跑得快、跑得稳。
价格是入场门票,服务是长期陪伴。
这个账,年轻人未必算得明白,但时间会让他们学会。
站在案发现场,我的观点是:Lafa5确实亮眼,但不值得所有人冲动消费。
它适合“愿意为智能买单”“愿意尝鲜”的年轻人。
三条理由——一、产品力堆到位了,外观、智能、辅助驾驶,没短板,甚至有些“超纲发挥”;二、价格策略激进,把同价位纯电拉进了“卷设计”“卷科技”的赛场;三、对品牌与售后有信心,或者愿为新势力实验买单的人,会乐于尝试。
但如果你是“求稳心态”、或者对品牌情怀有执念,那就多等等,不吃亏。
推理继续。
辅助驾驶功能,宣传上“端到端”,听起来像推理小说主角的侦查直觉,一步到位。
实际体验是不是这样?
得看场景。
城市拥堵、夜间高速、复杂天气,算法会不会“放飞自我”?
厂商说自己能做26项功能,没说每项都能搞定95%的路况。
技术是概率艺术,不是绝对安全。
别把车当保姆,别把AI当老妈。
再看车内的“智能化”。
高通8295P加持,14.6英寸大屏,AI大模型语音助手,能陪你聊点《三体》、解答下股市,也能把导航喂得明明白白。
这些年智能座舱卷得飞起,说到底,用得多的还是那几项——导航、听歌、刷视频、调空调。
大模型再强,家里WiFi断了,还是只能靠蓝牙听老歌。
科技的尽头,是习惯。
说到设计。
我隐约记得,无框车门最早是豪车标配,小鹏、特斯拉、比亚迪都出过。
现在下沉到十万级,听起来像“黑胶唱片进了地摊市场”。
拉风归拉风,冬天密封、北方大雪、洗车漏水,总会考验下工程师的“良心”。
年轻人买单当天,觉得自己酷到没朋友,等到第二年冬天,可能就多了点“生活的碎片感”。
科技与美学的结合,永远是妥协的艺术。
说到品牌。
零跑还是新兵,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第一个吃螃蟹。
早年间蔚来、小鹏、理想不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只是“新势力”红利吃得差不多,接下来拼的是服务、口碑和命硬程度。
买车不是买手机,卡壳三天没人修,谁都头大。
零跑能不能撑住考验,不只看产品,更看体系。
至于价格。
10.58万的起步价,是信号,也是试探。
信号给了同行:智能化下沉,别只会搞“割韭菜”;也是试探,看看市场到底认不认账。
万一口碑起来,这价格就成了“上车门槛”;要是翻车,降价也别见怪,谁让新能源市场永远不缺“价格跳水”的戏码。
有人问我:零跑Lafa5值不值得买?
我的答案是——值不值,得看你是谁。
你要是20岁,刚毕业,攒了点钱,想买个能装B的智能电车,又不想跟同龄人撞衫撞车,那它就是你的“入场券”;你要是30多岁,家里有孩子、要稳定、怕折腾,零跑Lafa5大概率只适合你用作“上下班第二辆车”,或者给弟弟妹妹练手。
如果你是“老炮儿”,看重保值、二手残值,那还是老老实实选大众、丰田这些老字号,哪怕配置寒酸。
有句话说,选择本身就意味着承担。
每辆新车上市,都像一桩“悬疑案”,有人收获欢愉,有人留下教训。
零跑Lafa5的谜底,留给时间慢慢揭开。
我的冷静建议是:新东西值得尝试,但别只看PPT和朋友圈,去4S店摸一摸、开一圈,感受下科技与现实的摩擦。
最后,问题留给你:面对智能化和品牌溢价的博弈,你愿意为“新与酷”冒一次风险,还是守着“老与稳”计算安全边界?
或者说,10.58万的门槛,是青春的入场券,还是下一个“心血来潮”的代价?
如同深夜停车场的灯光,真假难辨,选择权永远在你手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