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的桌子,被友商掀了。
这话听着刺耳,但细品,真不是空穴来风。我开着理想L7在高速上巡航,空调吹着,冰箱冰着饮料,后排家人正用“皇后座”躺着刷剧——这不就是理想当初画的那张“家庭用车”大饼吗?可就在这个月,理想交付量同比下滑24.06%,是头部新势力中为数不多负增长的(来源:凤凰网财经)。而另一边,零跑喊着“半价理想”,小米汽车刚上市就爆单,问界M7改款后月销六七万。理想那张曾经稳稳当当的“饭桌”,现在,真有点晃。
增程红利见顶,护城河变小了
理想靠增程起家,L系列三兄弟打遍20万以上中高端家用SUV无敌手。大空间、长续航、没焦虑,这三点戳中了太多中国家庭的痛点。我试驾过L8,第二排那个可调角度的“皇后座”,真的不是摆设。长途出行,老人孩子一躺,整个车厢安静得像移动客厅。冰箱、彩电、座椅按摩全配齐,这哪是车?简直是“轮子上的精装房”。
可问题是,“精装房”现在满大街都是了。问界M7升级后,后排同样能“葛优躺”,鸿蒙座舱流畅度甚至更胜一筹;小鹏G9的音响和智驾系统,直接对标百万豪车;连零跑C16,也敢自称“平价理想”,空间和配置堆得毫不含糊。更别提比亚迪,插混技术早就是“国民级”了。
理想引以为傲的“增程护城河”,正在被一条条“宽体护城河”围剿。2024年四季度,理想增程市占率环比下滑2.1%(来源:虎嗅),这不是数据,是警报。
纯电转型,慢了半拍
理想不是没想转型。可首款纯电MPV MEGA,上市即“翻车”。造型太前卫,被网友戏称“高铁头”“灵车风”,舆论压力山大。李想自己也承认,“被黑水军带节奏打得很惨”。但一年后,MEGA成了50万以上MPV销量第一。这说明啥?用户最终还是用脚投票,产品力才是硬道理。
可问题是,理想纯电产品线太单薄了。直到今年7月,才推出首款纯电SUV i8,9月上i6。这两款车,直接撞上小米YU7的枪口。雷军的流量+性价比打法,谁顶得住?而且,理想纯电车还延续MEGA的“高铁风”设计,审美争议仍在。用户买不买账,还得看市场反馈。
我跟一位理想老车主聊过,他说:“我现在就想换i8,但又怕等太久,小米YU7看着也香,充电快、价格低,咋选?”——持币观望,正是理想现在最怕的局面。
组织调整,短期阵痛难免
今年理想搞了次大调整,把研发、销售、服务全合并成“智能汽车群组”。这本是好事,打破部门墙,提升效率。但任何架构调整,都意味着岗位变动、流程重塑。新团队磨合期,订单转化慢一点,太正常了。
就像我家装修,换施工队那几天,进度直接停摆。企业也一样。理想现在既要推纯电新车,又要稳住增程基本盘,还要内部调结构,三线作战,压力山大。
纯电体验,理想有“王炸”
但理想也不是没牌可打。它的纯电“王炸”,是5C超充。啥叫5C?简单说,就是充电速度是普通4C的1.25倍。理想i8和i6,10分钟充500公里,李想说“充电体验已达燃油车水平”。这可不是吹牛,实测数据摆在这。
我去过理想超充站,亲眼见过i8充电曲线。从20%到80%,不到15分钟。一杯咖啡的时间,电就满了。这体验,比加油也就慢个三五分钟。高速和城市大量布局超充站,理想在补能网络上,确实下了血本。
反观一些友商,还在靠第三方充电桩“凑数”。你车再快,充不上电,也是白搭。
竞品对比:谁更“理想”?
我们拉三款车对比:理想L7、问界M7、零跑C16。
维度 理想L7 问界M7 零跑C16
价格 30万+ 25万起 15万级
空间 三排宽敞,皇后座无敌 二排舒适,三排应急 三排够用,性价比高
智驾 AD Max方案,高速NOA成熟 华为ADS 2.0,城区可用 L2级,基础够用
补能 增程无焦虑,纯电快充强 增程为主,快充一般 纯电,快充尚可
适合人群 预算足,追求极致舒适 科技控,鸿蒙生态用户 预算有限,要大空间
你看,理想L7在舒适性上仍是标杆,但价格也最高。问界M7赢在智驾和生态,零跑C16赢在价格。理想的优势还在,但不再“断层领先”。
李想的“iPhone梦”:AI硬件终端
最让我好奇的,是李想说的那句:“未来我们就盯着一件事:AI硬件终端做出像iPhone那样颠覆性的产品。”他还说,理想最终会是个“空间机器人企业”。
这话听着玄乎,但细想有道理。现在的车,本质是“带轮子的手机”。理想搞大屏、语音、OTA,早就在往“智能终端”走了。未来如果真能把AI、自动驾驶、空间交互全打通,车变成移动的“第三空间”,那确实可能颠覆行业。
但问题是,AI落地需要时间,用户等得起吗?现在大家关心的,还是续航、价格、智驾好不好用。李想的“诗和远方”,能不能解眼前的“柴米油盐”,是个大问号。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
所以回到开头:理想汽车的桌子,被掀了吗?
我的答案是:桌子还在,但椅子多了,饭不好吃了。理想靠精准定位和产品力,确实开创了一个时代。但现在,对手都学会了“理想模式”,甚至做得更便宜、更智能。理想必须加速,否则“销冠魔咒”真可能应验。
纯电是翻盘机会,5C超充是杀手锏,但品牌力、用户信任、组织效率,一个都不能少。
最后问大家两个问题:
如果理想i8卖35万,你会在它和小米YU7之间怎么选?
你觉得“家庭用车”的终极形态,是更舒适,还是更智能?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有问必答,绝不鸽。
顺便说个花絮:李想在十周年唱了首《朋友》,挺动情。但商场如战场,哪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和进化。
理想不缺梦想,缺的是速度和破局的勇气。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