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万辆,比亚迪6月销量出炉,我第一反应是:这数字是不是多写了个零?
结果翻了官网和乘联会数据,没写错——382,585辆,这是比亚迪今年6月交出的成绩单。更夸张的是,这已是它连续第16个月销量突破30万辆。什么概念?相当于每天卖出超过1.2万辆车,每小时500多台。看了比亚迪6月份各车型销量,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遥遥领先。
这不是靠一款爆款撑场面,而是全产品线“集团作战”的碾压式表现。从6.98万的秦PLUS到百万级的仰望U8,从城市代步小车海鸥到硬派越野豹8,比亚迪几乎在每一个细分市场都插上了自己的旗子。今天,我就带各位车友,不看PPT,不听发布会,只讲我试驾过、摸过、开过的感受,聊聊这些数字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王朝:稳扎稳打的“基本盘”
先说王朝系列,6月卖了13.9万辆,占总量三分之一还多。这四个字,是比亚迪的“根”。
秦家族一个月干了4.4万辆,全年累计快30万辆。我试过优惠后6.98万起的秦PLUS DM-i,一脚油门下去,电机的响应比很多合资1.5T还猛。关键是——百公里油耗3.8L,一箱油跑1200公里,这不是实验室数据,是我从深圳开到长沙实测的。你说这车便宜?是便宜。但它省下的油钱、保养费、购置税,三年下来够再买一辆五菱宏光。性价比,才是最狠的竞争力。
再看汉家族,6月1.89万辆,稳坐中大型轿车Top 3。我开过汉EV,风阻系数0.233Cd,高速120码稳如老狗。底盘调校偏德系风格,支撑性足,过弯不飘。但最打动我的是它的“静”——关上车窗,胎噪风噪几乎被隔绝,配上丹拿音响,像移动音乐厅。它不是简单“平替BBA”,而是用电动化重构了豪华体验:更安静、更平顺、更智能。
宋家族2.7万辆,元家族2.5万辆,这两兄弟一个主打家用SUV,一个主打年轻化纯电。我试驾过元PLUS,内饰设计太有意思了——A柱上的“肌肉拉环”、车门上的“跑步机”纹理,把健身房搬进车里。这不只是噱头,是比亚迪在用年轻人的语言说话。动力上,150kW电机推这台小车绰绰有余,百公里加速7秒出头,日常超车轻松写意。
海洋:年轻化与技术流的“双引擎”
如果说王朝是“稳”,那海洋系列就是“潮”。6月卖了19.6万辆,占总销量一半以上,成了比亚迪真正的“现金牛”。
海鸥一个月卖5.1万辆,指导价6.98万,优惠后5万出头。我开过它穿梭在深圳城中村,小巧灵活,一把过窄弯。别看便宜,标配ESP、4气囊、快充,安全性没缩水。它的成功说明:中国还有大量用户需要一辆真正便宜、皮实、好用的代步车,海鸥做到了。
海豚2.3万辆,定位略高,空间更实用。我朋友买了海豚,每天通勤60公里,一年电费不到2000块。他说最满意的是DiLink车机,语音识别准,APP生态全,连订外卖都能用语音搞定。
但真正让我觉得“遥遥领先”的,是海豹和海狮。
海豹6月卖了4.4万辆,我试驾过海豹07 DM-i,亏电油耗才4.2L/100km,纯电续航125km,日常通勤完全可当电车用。它的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让车身刚性大幅提升,过减速带那种“整”的感觉,像德系车。
而海狮系列(含05、07)6月交付3.4万辆,已成海洋系主力。我试过海狮07 EV,四驱版电机总功率250kW,百公里加速4.2秒,推背感强烈但不突兀。底盘有FSD可变阻尼,过坑滤震干脆。它不像某些新势力一味追求“快”,而是讲究“稳中带劲”,这才是家用车该有的性格。
还有驱逐舰05,月销1.1万辆,上半年销量占全年三分之一。它其实就是秦PLUS的“海洋脸”,但换个设计语言,销量立马不一样。这说明什么?消费者不仅看价格,也看颜值和个性。
腾势:豪华电动的“破局者”
很多人以为比亚迪只做性价比,但腾势正在改写游戏规则。
6月腾势卖了1.5万辆,其中腾势D9一款MPV就干了9848辆,连续多月霸榜豪华MPV销量第一。我试驾过D9,二排航空座椅带通风加热按摩,腿托升起那一刻,真有种“老板座”感。而且它是插混,没里程焦虑,加油比充电快。很多企业采购它当商务车,省油又体面。
腾势Z9GT才上市一个月,交付1018辆。这车太狠了——易三方技术,后轮双电机独立转向,原地掉头、极致转向,技术含量拉满。我试驾时做了个“蟹行”测试,在狭窄巷子斜着走,围观群众都看傻了。这不是炫技,而是为未来高阶智驾铺路。
还有腾势N9,6月卖了4668辆,这车定位大型SUV,三排七座,纯电续航超600km。我试过它的空气悬架,过坑时车身起伏极小,像船在水上漂。国产车能做到这种舒适性,十年前不敢想。
方程豹 & 仰望:硬核玩家的“天花板”
如果说腾势是豪华,那方程豹和仰望就是“性能图腾”。
方程豹6月卖了1.8万辆,主力是豹5(4875辆)和钛3(1.2万辆)。我试驾过豹5,非承载车身+三电机,攀岩模式下轮端扭矩超万牛米。在越野场爬45度坡,它像坦克一样稳。而钛3更像是“城市硬派SUV”,方盒子造型,但内饰精致,适合喜欢个性又不想太糙的用户。
最震撼的是仰望,6月交付205辆,看着不多,但U8一辆卖108万,U9是百万级超跑。我试过U8,易四方技术四电机独立控制,原地掉头、浮水模式,颠覆认知。最关键是安全——哪怕爆胎,也能稳稳停住。U9百公里加速2秒级,但它的价值不在快,而在证明:中国品牌也能做顶级性能车。
横向对比:谁还能跟上?
我们拿汉EV对比特斯拉Model 3:汉空间更大、配置更高、舒适性更强;Model 3操控更犀利,但内饰简陋。你选“家轿”还是“驾驶者之车”?
海豹对标小鹏P7:海豹价格更低、续航更实、品牌认知更强;P7智驾更激进,但销量差一大截。技术再强,卖不出去也是白搭。
腾势D9 vs 别克GL8:GL8是MPV老大哥,但D9油耗低一半,智能化高两代。商务接待,你选“油老虎”还是“新能源旗舰”?
未来:遥遥领先,还能走多远?
比亚迪的“遥遥领先”,不是靠营销口号,而是三电自研+垂直整合+全品类覆盖的体系力。它不依赖外部电池厂、不靠外部智驾公司,从芯片到电机,从设计到制造,全链路自己掌控。
但挑战也在:高端品牌认知仍需时间,智能化体验相比新势力仍有差距,海外市场还在爬坡。
问题来了:
你觉得比亚迪下一步该冲高端,还是继续下沉?
海鸥卖5万,仰望卖100万,这种“两极分化”策略,能持久吗?
如果你预算20万,会选比亚迪,还是新势力?
欢迎各位车友在评论区聊聊。我会一一回复,也准备抽3位朋友,送比亚迪官方车模一套。
最后说句实在话:
比亚迪的成功,不是偶然。它让普通人开上好车,让企业看到中国智造的可能。但作为消费者,我们还是要理性——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