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车圈有个事儿,挺有意思的。
说那个曾经的日系三强之一,技术日产,最近在国内的日子过得跟被雷劈过的哈士奇一样,除了迷茫就是倔强。天籁、奇骏这些当年的王者,现在销量跌得连亲妈都快不认识了,整个品牌就靠着轩逸那个压缩毛巾撑着,一泡水就变大,但是本质还是个毛巾,主打一个基础功能。
所有人都觉得日产这波怕是也要成仙,或者成盒了。
结果,日产突然不装了,摊牌了,掏出来一个叫N7的玩意儿,然后一个月卖了一万多台。
一万多台。
讲真,这个数字在今天这个神仙打架的市场里不算什么惊天动地的大新闻,但你得看是谁做到的。是日产啊朋友们。一个被认为已经进入ICU的选手,突然拔了管子,起来跳了一套广播体操,还顺便把隔壁床的哑铃给举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这事儿的本质,不是日产造出了一台多么牛逼的车,而是日产终于开窍了,悟了。它领悟了当下中国车市的唯一真理,也是唯一的竞争法则——掀桌子。
什么叫掀桌子?就是当大家都在讨论蛋糕怎么分的时候,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你看这个N7的定价,11.99万起。一台车长快5米,轴距2米9的中大型纯电轿车,卖这个价。这已经不是性价比了,这是自杀式袭击。这是日产的研发部门和市场部门手拉手,高喊着“为了部落”,然后抱着一颗光荣弹就冲进了比亚迪的阵地。
这简直就是疯了!
之前大家都说小米SU7是鲶鱼,是把行业的蛋糕给端走了。那日产N7这一手,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吹灭了还要揣兜里带走。同行看了也得傻,这还怎么玩?这还有天理吗?
我作为一个奔四的中年人,对车的需求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能遮风挡雨的铁盒子。什么贯穿式LED灯带,什么隐藏式门把手,什么256色氛围灯,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在我看来都属于“不务正业”。我最近在想,为什么所有的车评人都喜欢说‘黄金切割比例’,这词儿听着就像是中学几何老师在梦游。
但日产N7这一波,它整的活儿,已经超越了产品本身。它在用行动告诉所有人:技术、品牌、历史,在绝对的低价面前,都是一坨狗屎。
你看看它给的配置,15.6英寸的2.5K大屏,座椅加热通风按摩,K歌系统。我跟你讲,这已经不是一台车了,这是年轻人的第一个移动足疗房。以后你跟朋友出去玩,别人还在车里听广播,你直接反手就是一个“老师傅,加个钟”,就问你怕不怕?
这套打法,就是典型的“我不管我不管,我就是要给”。加大,加大,再加大。把所有消费者可能想到的,想不到的,全都给你塞进去,然后用一个让你无法拒绝的价格拍在你脸上。
这种感觉,就很像修仙小说里的主角,别人还在辛苦筑基,他直接在新手村山洞里捡到了一本上古禁术秘籍,上面就写了四个大字:价格屠城。然后他二话不说,直接修炼,修为一日千里,把所有名门正派都打懵了。
当然,肯定会有人跳出来说,日产没有灵魂了,没有以前那个“技术日产”的范儿了。
是是是,你说得都对。但是,灵魂能当饭吃吗?范儿能换销量吗?不能。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朴素。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买车不是买信仰。什么奔驰的星徽,什么特斯拉的“简约”,那都是品牌玄学。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就算送他一台配置更高的车他都不要,因为这会动摇他的信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日产的消费者不是信徒,他们是过日子的人。他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宽敞的空间,够用的续航,丰富的配置,以及一个让他们觉得“占了天大便宜”的价格。
日产N7,精准地命中了这一切。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把日产比作修仙有点离谱了,但你仔细想想,又好像有点那个意思。它放弃了所谓的“名门正派”的体面,开始修炼一些看起来很邪门的功法,但效果是立竿见影的。能赢,就是能赢。
它成功地把自己从一个汽车品牌,变成了一个移动的“性价比”标签。
所以这车为什么能卖一万多台?续航?空间?智能化?都对,但都不是核心。
核心是,它解决了用户的核心痛点——社交攀比焦虑。
当隔壁老王开着他的新车问你“这车多少钱”的时候,你云淡风轻地报出那个让他下巴脱臼的价格,他脸上那种“卧槽这不可能”的表情,那一瞬间的心理满足感,比任何零百加速、智能座舱都来得猛烈。
这,才是新时代的终极用户体验。日产,它悟了。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