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只是开始,他那车才跑了不到 6 万公里,要是再开几年,不敢想后续要花多少维修费。懂的都懂,增程式的增程器本质就是个小型发动机,但它和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差别可太大了。
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设计是宽工况适应,能在不同转速下调整工作状态,跑高速、爬山路、市区代步都能应对,磨损相对均匀。可增程器不一样,它的作用是发电,不是直接驱动车轮,所以大多时候都是固定转速工作,要么不启动,启动了就维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间发电。
这种单一工况看着稳定,长期下来问题就来了,发动机内部的活塞、气门、喷油嘴一直重复同样的运动轨迹,磨损会集中在特定部位,就像人总用一条腿走路,时间长了肯定出问题。
举个栗子,市区开增程式,电池电量充足的时候,增程器基本不工作,相当于长期 “闲置”。发动机这东西不怕用,就怕放,长期不启动的话,机油会沉淀,密封圈会老化,再次启动的时候,润滑不到位,磨损会比正常使用更严重。
而跑高速的时候,电池电量消耗快,增程器得持续高负荷运转,发电量要跟上电机驱动的需求,这时候发动机的转速和负荷都处于高位,温度也高,长期这么干,涡轮、活塞环这些核心部件的损耗会急剧加快。有公开数据显示,增程器在高负荷工况下的磨损速度,是传统燃油发动机的 1.5 倍以上。
与此同时,增程器的使用场景和传统发动机完全不同,导致它的故障点也更隐蔽。传统燃油车发动机出问题,可能会有动力下降、油耗飙升这些明显信号,但增程器是发电用的,只要还能发电,哪怕内部磨损严重,车主也很难察觉,等感觉到噪音变大、振动明显的时候,往往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
思查过行业内的统计,增程式车型的增程器故障,有 70% 都是在使用 3-5 年、里程 6-10 万公里 这个区间爆发,刚好卡在很多人换车的节点前,要是打算长期开,这个时间点就得格外留意。
很多人觉得,增程器就是个 “小发电机”,技术简单,保养也随便,这可就大错特错了。传统燃油车发动机保养,大家都知道 5000 公里换机油,可增程器因为工况特殊,对机油的要求更高,得用全合成机油,而且更换周期得更短,有些厂家要求 3000 公里或者 6 个月 就得换一次,可实际很多车主都按照燃油车的标准来,5000 甚至 10000 公里才保养,这就为后续的故障埋下了隐患。
还有空气滤芯、火花塞这些易损件,增程器的工作环境更苛刻,更换频率也得比传统发动机高,忽略这些细节,就相当于让增程器 “裸奔”。
思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不同使用场景下,增程器的寿命差距能差一倍以上。经常在市区开,电池能充电,增程器只是偶尔启动的车主,增程器寿命可能能到 10 万公里以上;但要是经常跑高速,或者没有固定充电桩,增程器长期高负荷工作的车主,可能 6-8 万公里 就得出问题。
之前有网约车司机反馈,他的增程式车跑了不到 8 万公里,增程器就出现了烧机油的情况,4S 店检测后说需要大修,费用要好几万,最后只能低价转手。要知道,网约车大多是高频使用增程模式,这种使用强度下,增程器的 “定时炸弹” 属性暴露得更快。
厂家对增程器寿命的宣传,也存在一些 “模糊地带”。很多厂家说增程器 “10 万公里无大修”,但这个 “无大修” 的定义很宽泛,清理积碳、更换火花塞这些不算大修,可对车主来说,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花费。
有人觉得,现在增程技术越来越成熟,这些问题都已经解决了,思倒觉得,技术确实在进步,比如现在有些增程器采用了军工级材料,寿命比早期车型有所提升,但本质上的工况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增程器作为 “发电专用” 的发动机,单一工况和负荷波动小的特性,决定了它的磨损规律和传统发动机不同,这是技术原理带来的问题,不是简单升级材料就能完全规避的。
我国的增程车型发展很快,市场保有量越来越大,但关于增程器长期可靠性的数据还比较缺乏。早期的增程车型 大多是近几年才上市,还没有足够多的车辆跑过 10 万公里以上,真正的寿命短板还没完全暴露出来。
思猜测,再过 3-5 年,随着第一批增程车主的车辆进入高里程阶段,增程器的故障问题可能会集中爆发,到时候大家才能真正看清它的寿命真相。
不过话说回来,增程式车型也不是不能买,关键是要了解它的短板,做好应对。思觉得,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有固定充电桩的话,尽量多用电,减少增程器的启动频率,尤其是避免长期让增程器高负荷工作;最后,要是打算长期开,最好选择增程器质保期长、品牌口碑好的车型,这样后续出问题也有保障。
增程式车型作为新能源车的重要分支,确实解决了很多用户的痛点,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做出了贡献,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在寿命方面的短板。增程器这个 “定时炸弹”,不是说一定会出问题,而是需要车主们足够重视,科学使用和保养。
思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未来增程器的寿命问题会得到更好的解决,但就目前来看,买车的时候多留个心眼,了解清楚这些隐藏的短板,才能避免后续踩坑。
其实,任何车型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没有完美的车,只有适合自己的车。增程式车型适合那些有充电条件、市区通勤多、偶尔跑长途的用户,要是经常跑高速或者没有充电条件,可能传统燃油车或者混动车型更合适。
思只是希望,大家在买车的时候,不要只听厂家的宣传,多了解一些真实的使用情况和潜在问题,这样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不至于买了车之后才发现,原来增程器这个 “定时炸弹”,终究还是爆了。
声明:为了提高创作效率和阅读体验,本文有借助使用AI工具进行辅助创作,请注意甄别。作为自媒体一直遵循客观理性地评论时事,不搞极端言论带节奏,仅传播正能量。文中数据来自各媒体公开报道,但信息可能会更新,因为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本文不作为任何投资依据,请大家理性阅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