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中国车市那些事儿。近,全球咨询公司艾睿铂发布了一份报告,说中国车企这几年虽然价格战打得火热,但利润率却神奇地不降反升,2024年竟然达到了8.3%,比去年还高了1.3个百分点!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中国车企把价格战的压力都转嫁给了上游供应商。报告显示,中国汽车供应商的净利率从2022年的4.8%降到了2024年的4.3%,赚钱的供应商也越来越少。
为了稳定产业链,17家主流车企上个月承诺给供应商60天账期。但艾睿铂的人说,这很可能只是个“面子工程”,能不能做到还得看情况。
车企不怕供应商告他们,反正消费者不会因为这事不买车。现在叫停价格战也没用,车企偷偷用保险补贴、零息贷款这些暗招抢市场。
艾睿铂预测到2030年,现在卖新能源车的129个品牌里,能活下来的只剩15到20个,占整个市场销量七成。剩下的要么倒闭,要么被,要么靠母公司输血。
想活下来得卖够量。艾睿铂算过,纯电动车年销量至少40万辆,插混20万辆才能不亏钱。特斯拉和理想汽车就是例子,他们车卖得好,除了产品好,还省成本。比如大城市直营店,小城市跟经销商合作,比全直营省了不少钱。
品牌影响力越来越重要。小米汽车第二款车YU7卖得特别快,一小时订单超28万辆,但车本身没比别人强多少。小米靠的是手机用户积累的品牌信任,这种东西别人学不来。
外资品牌日子更难过。到2030年,中国品牌可能占国内销量75%,合资品牌只剩25%。新能源车渗透率要到75%,纯电50%,插混25%。外国车企得学中国车企快,现在中国电动车平均1.3年出新款,他们要4.2年。
中国车企出海也碰壁。欧洲市场可能翻倍到10%,但欧洲车企要关40万辆产能。美国那边关税涨得厉害,2026年车企成本多300亿美元,每辆车贵1760美元。艾睿铂建议中国车企到海外得本地化生产,搞金融配套,产品线要丰富,比如欧洲推更多混动车。
总之,现在车市就两个方向,要么能跟用户建立情感链接,要么成本控制好,不然活不过2030年。已经有很多品牌撑不住了,行业正在快速集中,未来就看那十几个能打的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