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看似零零散散,但要是把它们串起来看,就特别有意思,能让我们普通人看清楚现在这个世界正在发生多么深刻的变化。
这些变化,有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车市,有的发生在看不见硝烟的科技战场,还有的,就发生在我们每天刷的短视频里。
咱们先从一件挺让人感慨的事说起:广汽菲克破产了。
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名字有点陌生,但要说起它旗下的品牌Jeep,那可是大名鼎鼎。
想当年,Jeep的国产车,像自由光、指南者,那是多少人心中的梦想座驾,硬朗的外形,越野的性能,开在路上特别有面子。
那时候,这个中美合资的企业风光无限,谁能想到今天会走到破产清算这一步呢。
这事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而是一场漫长的衰退。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它没跟上中国的节奏。
当咱们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全面冲向电动化、智能化的时候,广汽菲克还在守着它那套传统的燃油车技术和“硬汉情怀”。
它的车,油耗高,车机系统反应慢,跟现在市面上那些屏幕又大、功能又多的国产新能源车一比,简直就像是上个时代的产物。
消费者是很现实的,谁的产品好,谁的服务好,就买谁的。
结果就是,广汽菲克的销量一年比一年差,最后资不抵债,欠了八十多亿,只能关门大吉。
更让人唏嘘的是,它留下的那些厂房、土地和生产线,这些曾经价值连城的资产,在网上挂着拍卖,起拍价从最初的二十亿,一路降到将近十亿,打了好几折,结果呢?
一次又一次地流拍,根本就没人要。
这就说明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在今天的中国,不仅是老旧的燃油车不好卖了,就连生产这些燃油车的设备和工厂,都已经成了没人愿意接手的“烫手山芋”。
一个时代,就这么被彻底翻篇了。
广汽菲克的倒下不是个例,它只是一个缩影。
你看,就连一直站在金字塔尖的豪华品牌保时捷,在中国市场也感到了寒意。
今年上半年,保时捷在中国的销量一下子掉了百分之二十八,成了全球市场里拖后腿最严重的地方。
保时捷自己也承认,中国的市场环境太严峻,竞争太激烈了。
这竞争是哪来的?
就是咱们中国的品牌,像蔚来、理想、问界这些,它们用更先进的技术、更贴心的服务和更具冲击力的价格,正在不断向上突破。
当消费者发现,花更少的钱能买到体验更好、科技感更足的车时,即便是保时捷这样的金字招牌,吸引力也在下降。
这给所有还想在中国市场赚钱的外国品牌敲响了警钟:别再想着躺着挣钱了,必须拿出真东西,真正去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否则,下一个被淘汰的可能就是你。
再看看另一个被咱们吉利收购了的品牌沃尔沃,它最近也在中国区进行了一轮裁员。
这倒不是说沃尔沃经营不下去了,恰恰相反,这是一种主动的调整。
它裁掉的,主要是传统燃油车相关的研发、采购等部门的员工,目的是为了把更多的钱和人,投入到电动车和智能化的新赛道上去。
这叫“断臂求生”,是为了将来能跑得更快、更稳。
所以你看,从破产、到销量下滑、再到主动裁员,整个汽车行业都在经历一场由中国市场主导的、天翻地覆的变革。
这场变革的核心就一句话:要么跟上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浪潮,要么就等着被浪潮拍在沙滩上。
汽车市场的仗打得是产品和技术,而在另一个战场上,打的则是规则和博弈。
主角还是那个让美国一些政客头疼不已的TikTok。
这出戏最近又有了新剧情。
美国那边放出风声,说马上就要谈妥了,要让字节跳动把TikTok的美国业务卖掉。
听起来好像是下了最后通牒,但字节跳动这边反应很快,态度也很坚决:不卖!
这来来回回的拉锯战,背后其实是字节跳动在下一盘大棋。
他们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在积极想办法。
有消息说,他们正在开发一个新版本的TikTok,内部代号叫“M2”,准备在美国上线,用来替代现在的版本。
这个新版本,很可能会在数据管理上做出重大调整,比如把美国用户的数据完全存放在美国,由美国公司来监管,以此来回应美国政府所谓的“安全担忧”。
这就好比,你非说我家的厨房不安全,那好,我干脆在厨房外面再建一道防火墙,装上最先进的监控和安保系统,由你信得过的人来管,这样你总该放心了吧?
但房子的所有权,还是我的。
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策略,既满足了对方的监管要求,又保住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公司主导权。
美国政府一再推迟禁令的生效日期,也说明他们自己心里也没底,拿不出一个能让各方都信服的方案。
这场博弈,充分展现了中国科技企业在面对外部巨大压力时的韧性和智慧,我们已经不是那个可以任人拿捏的时代了。
与此相呼应的,是美国宣布要对日本、韩国等国家加征高额关税。
这看起来是贸易问题,但根子上的逻辑和打压TikTok是一样的,都是想用自己的霸权地位,去强行改变全球的经贸规则,让所有人都为“美国优先”买单。
这种做法,不仅针对竞争对手,就连自己的盟友也不放过,结果只会让全球的经济环境变得更加混乱和不确定。
在这些激烈的对抗和竞争之外,我们国内也有一股新的创造力在悄悄生长,而且这股力量可能会改变很多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这就是B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B站,正在内部测试一个用AI来做视频的工具。
这个东西有多厉害呢?
就是说,你只需要提供一段文字稿,或者录一段音频,这个AI工具就能自动帮你生成一段配上画面和字幕的视频。
这对于很多想做视频但又不会拍摄剪辑的人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比如,很多做播客的,或者写公众号的作者,他们有很好的内容,但因为技术门槛,一直没法把自己的内容视频化。
现在有了这个工具,他们就能非常轻松地跨进视频这个大门。
B站的数据也显示,这种“视频播客”的观看时长和用户数量正在飞速增长,说明大家非常喜欢这种形式。
B站的这个举动,可以说是在为内容创作领域的基础设施添砖加瓦,它极大地降低了创作的门槛,未来可能会催生出海量的优质内容和新的创作者。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当外部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候,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专注创新,用技术去赋能每一个普通人,才是最有价值和最有力量的。
这股发自内部的、向上的创造力,或许才是我们穿越周期、行稳致远最坚实的底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