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车换电车开了2年,现在后悔了,劝你别冲动换车

近些年,咱们老百姓买车的时候,心里头都多了一个挺纠结的问题:到底是继续买开了几十年的燃油车,还是赶个时髦,换一辆看着又省钱又环保的电动车?

网上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热火朝天,说电动车好的,能把用车成本夸得跟不要钱似的;说燃油车好的,又觉得电动车毛病一大堆,不靠谱。

到底谁说的对?

最近,就有一位车主用自己两年多的真实经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参考。

他当初也是满怀期待地把家里的油车换成了电车,可现在,他却直言,这可能是他做过的最让他后悔的一个决定。

这事儿一出来,立马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也让不少正在犹豫的人开始重新思考,这笔“油换电”的账,到底该怎么算。

咱们先来看看这位车主当初是怎么想的。

其实他的情况跟咱们大多数普通家庭差不多。

第一辆车是辆十万块左右的燃油车,主要就是为了方便,结了婚,有了孩子,总不能还像以前一样,带着老婆孩子挤火车、转公交,费时又费力。

这辆车虽然不贵,但勤勤恳懇地服务了好几年,是家庭的一份子。

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需要接送上学,老婆也需要开车通勤,用车的地方越来越多,问题就来了。

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油费,每个月固定要支出一千到两千块钱,这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

他爱人就跟他商量,说你看现在电动车多火,国家还有补贴,算下来一个月充电的电费也就一两百块,省下来的油钱干点啥不好?

买点化妆品,网上购购物,生活品质不就上去了吗?

这个提议听起来确实非常有诱惑力。

油车换电车开了2年,现在后悔了,劝你别冲动换车-有驾

谁家过日子不是精打细算呢?

一个月省下一千多,一年就是一万多,这笔账怎么算都觉得划算。

再加上当时这位车主也去4S店试驾了电动车,那一脚下去的提速感,那种安静又平顺的驾驶体验,还有车里那块科技感十足的大屏幕,瞬间就让他觉得自己那辆老旧的燃油车不香了。

销售人员的话术也很有说服力,他们会告诉你,花二十万买这辆电动车,你得到的是传统燃油车可能要花四十万甚至五十万才能有的驾驶感受和智能化体验。

这种“花小钱办大事”的感觉,对于任何一个喜欢车、喜欢新鲜事物的人来说,都是很难抗拒的。

尽管家里的父母也劝过,说原来的油车开得好好的,才几年就卖掉,折价太厉害,太亏了,而且再背上十几万的新车贷,经济压力一下子就上来了。

但最终,对新技术的向往和对“省钱”的渴望,还是战胜了老一辈的谨慎,他下定决心,卖掉了旧车,换回了一辆崭新的电动车。

然而,新鲜感过去之后,现实的问题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浮现出来,当初那个看似完美的决定,在两年后的今天看来,却布满了各种始料未及的“坑”。

首先,就是那个让所有电动车主都心惊肉跳的问题——保值率。

我们都知道,汽车是消耗品,落地就贬值,但电动车的贬值速度,已经不能用“贬值”来形容了,简直就是“价值跳水”。

这位车主形容得非常形象,叫“拦腰砍”。

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就在于咱们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得实在太快了,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堪比智能手机。

油车换电车开了2年,现在后悔了,劝你别冲动换车-有驾

你今年花二十万买的“旗舰款”,可能明年就有新的品牌推出了性能更强、续航更长、技术更先进的车型,而且价格可能还比你的便宜。

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旧款电动车在二手车市场上的价值自然就一落千丈。

相比之下,那些技术成熟、市场保有量大的经典燃油车,虽然也在贬值,但它的速度是相对平缓和可预见的,不会让人有这种资产大幅缩水的恐慌感。

当初为了省油钱换车,结果在车辆资产上亏掉的钱,可能比好几年省下来的油钱还要多。

其次,是很多人在买车前都容易忽略的保险费用。

按照常理,燃油车只要不出险,保费是逐年递减的。

但电动车却是个例外。

这位车主的车险,第一年花了五千块,他觉得还能接受,可第二年续保的时候,价格直接涨到六千块。

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保险公司是根据大数据来计算风险和成本的。

数据显示,电动车的出险率并不低,而且一旦出事,维修成本非常高昂。

特别是那个占了整车成本将近一半的电池包,非常金贵,稍微磕碰一下,维修或者更换的费用动辄就是好几万甚至十几万。

保险公司为了覆盖这种高风险和高成本,自然就要收取更高的保费。

油车换电车开了2年,现在后悔了,劝你别冲动换车-有驾

所以,车主每年省下来的那点电费,有相当一部分又通过保费的形式还了回去,这笔“隐形成本”让所谓的“省钱”大打折扣。

再来谈谈那个老生常谈的续航和充电问题。

买车时,宣传手册上写的续航里程,比如600公里,看起来很美好,足够应付绝大多数出行场景了。

但实际用起来才发现,这个数字有很大的“水分”。

在现实世界里,冬天开暖风、夏天开空调、在高速上以120公里的时速行驶,都会让电耗急剧增加,实际续航里程往往要打个七折甚至更低。

这就导致了一种特有的“续航焦虑症”,只要看到仪表盘上显示的剩余续航低于100公里,心里就开始发慌,得赶紧规划路线去找充电桩。

尤其是在节假日出行高峰期,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前排起长龙是家常便饭,别人燃油车五分钟加满油就走了,你可能要排队一小时,再充电一小时,大把的宝贵时间都耗在了等待上。

当初买车是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出行效率,结果现在反而被充电问题拖累,这其中的无奈和憋屈,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综合来看,这位车主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很朴素的道理:评价一辆车到底划不划算,不能只算油费和电费这一笔小账,而要算一笔包括购车成本、保险、保养、维修以及最终车辆残值在内的“全生命周期”大账。

对于大多数一年行驶里程也就一万多公里的普通家庭用户来说,如果单纯为了省钱而选择一辆十几二十万的纯电动车,最终算下来可能并不能省下多少钱,甚至可能因为过高的折旧而更亏。

当然,这并不是说电动车就一无是处。

电动车的优势也非常明显,比如它安静平顺的驾驶质感、迅猛的加速性能、高度智能化的座舱体验,以及在限牌城市一张绿牌所带来的便利,这些都是同价位燃油车无法比拟的。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油车和电车谁好谁坏,而在于你的核心需求是什么。

如果你非常看重驾驶体验和科技感,家里有方便安装充电桩的条件,日常活动范围也主要在市区,那么电动车完全能满足你,并且能给你带来很高的幸福感。

但如果你更看重车辆的经济性和保值率,经常有长途出行的需求,或者没有便利的充电条件,那么在现阶段,一辆技术成熟的燃油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可能依然是那个更稳妥、更让人省心的选择。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