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大佬亦庄论道:雷军抱怨黑公关,李斌又想搞订阅制?

说实话,作为一个开了12年车、试驾过上百台车的老家伙,这次看到雷军、李斌他们在亦庄开的这个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帮人说的话,有几句是咱老百姓真正关心的?

先说说背景吧。10月16号,6位车圈顶流齐聚北京亦庄,李书福、雷军、李斌这些大佬都来了。按理说这种大会应该谈技术、谈未来对吧?结果雷军上台第一件事不是讲小米汽车有多牛,而是呼吁大家抵制网络水军和黑公关。

车圈大佬亦庄论道:雷军抱怨黑公关,李斌又想搞订阅制?-有驾

雷军的“委屈”:真的是水军太多,还是竞争太激烈?

雷军在台上说得挺诚恳:“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不是零和博弈,大家要把精力集中到科技创新上,共同抵制水军、黑公关。”

听着挺有道理对吧?但话说回来,我在汽车圈这么多年,什么时候见过哪个行业没有竞争、没有互黑的?手机圈不也一样吗?当年小米起家的时候,和其他品牌的口水仗还少吗?

不吹不黑地说,现在新能源汽车这个赛道确实挤得不行。小米、蔚来、理想、问界、极氪......一大堆品牌在抢市场。你说没有营销战、没有公关战,那是不可能的。但这次雷军专门在行业大会上提这事儿,这就有点过分了吧?人家谈汽车、谈未来,你却去“诉苦”?

作为一个消费者、一个奶爸,我更关心的是:你的车安全不安全?智驾好不好用?性价比高不高?至于你和谁掐架、谁黑你了,说句良心话,跟我有啥关系?

李斌的“订阅制”:又想让用户当小白鼠?

车圈大佬亦庄论道:雷军抱怨黑公关,李斌又想搞订阅制?-有驾

好,咱们再说说李斌。这位蔚来的创始人在论坛上又抛出了一个观点——智能驾驶应该采用“订阅制”。

他的逻辑是这样的:当智驾系统在超过50%的场景下表现得比人类好,用户就会愿意为节省的时间付费,所以按月订阅是未来的主流。

听着好像挺有道理对吧?但这就延伸出一个问题了:咱们买车的时候,厂家不是说这车配了多少万的智驾硬件吗?激光雷达、4D毫米波雷达、700TOPS算力......这些玩意儿难道不是花真金白银买的?现在你告诉我,要用还得再掏钱订阅?

你说巧不巧,我前两天刚试驾了一台蔚来ET5T,带着老婆孩子跑了趟京承高速。不得不承认,NOP+确实好用,高速上基本能放开手。但是吧,进了城区、遇到复杂路况,还是得自己接管。这种情况下你让我每个月交几百块订阅费?对不起,我不干。

结果没想到,网友们的评论更犀利。有人直接说:“斌哥还是需要市场教育,和ES8三代一样,你可以试试订阅,哈哈,销量销量销量,销量大了,软件就没有成本了。”

这话虽然说得有点冲,但这个必须得说说——确实戳中了痛点。蔚来现在每个月卖一万多台车,这个体量要靠订阅费覆盖研发成本?怕是有点悬。人家特斯拉FSD在北美卖得好,那是因为用户基数够大、技术确实成熟。你现在连50%的场景都还没做到完美,就想着收钱?

车圈大佬亦庄论道:雷军抱怨黑公关,李斌又想搞订阅制?-有驾

智驾到底是“智能”还是“智障”?

其实网友的第二条评论说得最实在:“智能驾驶它还是只能作为辅助驾驶来使用的。”

作为一个每年试驾上百台车的人,我对这句话是服气的。这些年我试过小鹏的NGP、华为的ADS、理想的AD Max......说实话,没有一个敢让我完全放心的。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吧。上个月我开着一台搭载“高阶智驾”的新车,走北京四环。系统识别前车都挺利索,我正夸它呢,结果没想到前面一个大货车突然急刹,系统愣了半秒才反应过来。幸亏我脚一直搭在刹车上,要不然就追尾了。

你看,这就是现实。现在所有的“智能驾驶”本质上都是L2级辅助驾驶,责任还是在驾驶员身上。你可以叫它“智驾2.0”、“城市NOA”、“高速领航”,但改不了它就是个辅助系统的事实。

那问题来了——既然只是辅助,凭什么要我按月付费?我买车的时候硬件成本都摊进去了,现在软件还要单收钱?说好听点是“订阅制”,说难听点就是“二次收费”。

车圈大佬亦庄论道:雷军抱怨黑公关,李斌又想搞订阅制?-有驾

奶爸视角:我要的很简单

说了这么多,可能有人觉得我太悲观了。其实不是。我也承认,智能驾驶确实是未来的方向。地平线的余凯说得挺好:“三年解放双手,五年解放双眼,十年解放大脑。”这个愿景我认同。

但是吧,作为一个带着老婆孩子出门的奶爸,我的需求其实很简单:

第一,安全。别老出那些“幽灵刹车”、“识别不了大货车”的新闻。孩子坐在后排,我可不敢拿他们的安全开玩笑。

第二,实用。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功能,高速能稳稳当当跟车、城区能识别红绿灯就够了。

第三,性价比。你要是把智驾做成标配,或者一次性买断,我愿意多花点钱。但你要搞订阅制、搞“割韭菜”,对不起,我不买单。

车圈大佬亦庄论道:雷军抱怨黑公关,李斌又想搞订阅制?-有驾

写在最后

回到这次亦庄大会,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李书福说吉利有64颗卫星在天上飞,朱华荣说长安2028年要量产人形机器人,雷军说小米投了58亿搞智驾......听着都挺牛对吧?

但简单来说就是——这些都还是PPT上的东西。真正落地到产品上、真正让消费者觉得“值”的,还没几个。

最后我想说,智能汽车这个行业确实在快速发展,但厂家们也别老想着割韭菜。把产品做好、把安全做到位、给用户实实在在的价值,这才是正道。至于网络水军、黑公关?话说回来,你产品好到没话说了,谁还黑得动你?

大家觉得呢?欢迎车友们留言,说说你们对智驾订阅制的看法。这只是我个人观点,可能每个人需求不一样。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