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马终于“放弃尊严”!豪华SUV从30万降到17万,还要啥小米YU7?

要说现在电动车市场最魔幻的事情,莫过于豪华品牌也开始“掀桌子”了。谁能想到,曾经高高在上的宝马,如今竟然把自家纯电SUV宝马iX1的价格从近30万直接砍到17万?这波操作,别说隔壁老王看得目瞪口呆,就连刚提车的老车主估计都想把方向盘拆了去4S店讨说法。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台“骨折价”的宝马iX1,看看它到底是真香还是套路。

先说说这价格,17万起,什么概念?比某些国产新势力还便宜,甚至比小米YU7的预售价还低。要知道,这可是宝马啊,以前买个3系都得咬咬牙的牌子,现在一台纯电SUV直接干到了紧凑级燃油车的价位。不过,别急着掏钱包,咱们得先看看这价格背后的“附加条件”——店内上牌、店内贷款、店内保险,甚至还得“购买精品”。说白了,4S店总得从别的地方把钱赚回来,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一点隔壁老王早就看透了。但即便如此,裸车价能压到17万,还是让不少人心动不已。

外观上,宝马iX1依旧是那个熟悉的“双肾”前脸,只不过这次换成了封闭式格栅,毕竟电动车嘛,不需要那么多进气。车身线条比燃油版X1更凌厉,尤其是M运动套件的版本,熏黑轮毂、运动包围一上身,那股子“小钢炮”的劲儿就出来了。尺寸方面,4616mm的车长,2802mm的轴距,后排空间比想象中宽敞,毕竟宝马在“偷空间”这方面一直很有一套。不过,电动车的地板电池布局还是让坐姿稍微偏高,个子高的朋友可能会觉得头部空间略显局促。

内饰嘛,宝马这次算是跟上了时代。10.25英寸液晶仪表+10.7英寸中控屏的组合,虽然比不上某些国产新势力的“彩电大沙发”,但胜在操作逻辑清晰,iDrive系统用起来顺手。座椅是仿皮的,主驾驶带电动调节和加热,副驾驶就寒酸了点,手动调节,这价位还要啥自行车?不过,后排座椅支持比例放倒,后备箱容积灵活,日常家用完全够用。配置上,自动空调、CarPlay、Type-C接口这些该有的都有,但像无线充电、360度影像这些就得选装了——毕竟价格摆在这儿,宝马总得留点“加钱”的余地。

动力方面,eDrive25L版本搭载的是前置单电机,最大功率150kW,峰值扭矩250N·m,零百加速8.6秒,放在电动车里不算快,但日常代步绰绰有余。CLTC续航510公里,支持快充,半小时能从10%充到80%,城市通勤完全没问题。不过,要是经常跑长途,可能就得掂量掂量了,毕竟电动车的高速续航打折是通病。xDrive30L版本则是双电机四驱,功率提升到230kW,加速更快,但价格也水涨船高,优惠后裸车19万多,适合对性能有要求的朋友。

驾驶感受上,宝马iX1依旧保留了品牌一贯的操控基因。方向盘指向精准,底盘调校偏运动,过弯支撑性不错,但代价就是滤震偏硬,过减速带得慢点。隔音表现中规中矩,电机声几乎听不见,但胎噪和风噪在高速上比较明显。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能量回收力度可调,调到最弱时开起来和燃油车差不多,对刚从油车转电车的朋友很友好。

那么问题来了:17万的宝马iX1,值不值得买?隔壁老王觉得,得分情况看。如果你就图个宝马标,预算有限又想体验豪华品牌,那这价格确实香。但如果你对智能化、续航、配置有更高要求,同价位的国产新势力可能更合适。毕竟,宝马iX1的强项是品牌和驾驶质感,而国产车的优势则是堆配置和性价比。另外,别忘了算上那些“强制消费”的隐形成本,最终落地价可能比裸车价高出不少。

最后说句实在话,宝马这波降价,反映的是豪华品牌在电动车时代的尴尬——油车时代的品牌溢价,在电车市场没那么好使了。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光靠一个标已经唬不住人了。iX1降到17万,既是无奈之举,也是市场倒逼的结果。不过对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豪华品牌放下身段总是好事,至少让更多人有了触碰宝马梦的机会。至于买不买?老王建议你先去试驾,看看这“打折”的宝马,到底合不合你的胃口。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