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车频率大揭秘,经常洗VS一月不洗,哪个更伤车?

对于有车的朋友们来说,有一个问题就像是咱们日常讨论“今天吃什么”一样普遍,那就是:这车,到底该怎么洗?

你瞅瞅身边,准能分出两派人。

一派是“爱车如命”型,车上但凡有点灰,就浑身不自在,感觉不开去洗车店搓个澡,这车就没法出门见人了,恨不得一天洗三回。

另一派呢,是“随心所欲”型,觉得车就是个代步工具,有点泥点子才显得有生活气息,美其名曰“战损风”,信奉“等一场大雨就是最好的洗车”,车脏到什么程度,全看老天爷的心情。

洗车频率大揭秘,经常洗VS一月不洗,哪个更伤车?-有驾

这么一来,问题就摆在台面上了:一个是恨不得把车漆搓掉一层皮的“过度关爱”,一个是任由污垢“自由发挥”的“放任自流”,这两种做法,到底哪个更伤车?

这可不是简单的爱干净还是嫌麻烦的问题,里面藏着实实在在的学问,也关系到咱们的钱包。

咱们先说说那些特别勤快的朋友。

三天一小洗,五天一大洗,车永远都跟刚从展厅里开出来似的,锃光瓦亮,开出去确实有面子。

这种心情,大伙儿都能理解。

而且,勤洗车确实能把一些有腐蚀性的脏东西,比如鸟粪、树胶之类的,在它们造成大破坏之前就给清理掉,从这个角度看,确实是在保护车。

但是,凡事都怕一个“过”字。

洗车频率大揭秘,经常洗VS一月不洗,哪个更伤车?-有驾

您这厢爱得深沉,可车漆那边可能已经“叫苦不迭”了。

为啥这么说呢?

您得知道,汽车车漆其实是个“娇小姐”,它最外面的那层透明的清漆,硬度并没有咱们想象的那么高,特别怕摩擦。

您想象一个场景:车子在外面跑了一天,车身表面肯定会附着上一层我们肉眼不太看得清的细小灰尘和沙粒。

这时候,如果您直接拿块毛巾或者海绵上去就使劲擦,那效果跟用一张细砂纸在车漆上打磨没什么两样。

每一次来回擦拭,那些比车漆硬的小颗粒就会在清漆层上划出无数道细微的划痕。

一次两次看不出来,时间一长,尤其是在太阳光或者路灯下一照,您就会发现车漆上布满了那种一圈一圈的细纹,俗称“太阳纹”。

车子瞬间就显得又旧又暗,光泽感大打折扣。

洗车频率大揭秘,经常洗VS一月不洗,哪个更伤车?-有驾

更要命的是,很多人洗车时用的“沐浴露”不对。

不少路边洗车摊,甚至一些车主自己图省事,直接拿家里的洗衣粉、洗洁精来兑水洗车。

这些东西去油污确实是一把好手,但它们大多是强碱性的。

车漆出厂时,表面都有一层用来保护光泽和抵御氧化的蜡层或者镀膜层,这层保护膜碰上强碱性的洗涤剂,就像冰雪遇到了热水,很快就会被分解、冲刷掉。

失去了这层保护,车漆就等于“裸奔”着面对外界的风吹日晒、酸雨鸟粪的侵袭了。

久而久之,车漆氧化、褪色的速度会大大加快,甚至可能出现龟裂。

这就好比咱们用洗碗的洗洁精去洗脸,虽然脸是干净了,但皮肤的保护层也被破坏了,变得又干又涩,一个道理。

聊完了“洁癖派”的烦恼,咱们再来看看“佛系派”的隐患。

洗车频率大揭秘,经常洗VS一月不洗,哪个更伤车?-有驾

一个月不洗车,甚至更久,车子会变成什么样?

这可真不是所谓的“岁月的包浆”,而是在给车漆上一种缓慢的“酷刑”。

车身上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污垢,其实个个都是隐藏的“杀手”。

头号杀手,就是鸟粪和树上滴下来的树胶。

这两样东西可不是普通的灰尘,它们是具有强酸性或强黏性的有机物。

尤其是在夏天,经过太阳一晒,温度升高,鸟粪里的酸性物质会加速反应,就像用放大镜聚光一样,“烧”穿车漆最外层的清漆保护层,直接在漆面上留下一个永久性的、凹下去的斑点。

如果发现得晚了,这个损伤就是不可逆的,就算后期花大价钱去做抛光,都可能磨不掉这个印记,最坏的结果就是得重新喷漆。

二号杀手,就是我们常说的酸雨和空气中的工业粉尘。

洗车频率大揭秘,经常洗VS一月不洗,哪个更伤车?-有驾

特别是在一些工业城市或者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空气中的硫化物、氮氧化物含量高,下雨的时候溶进雨水里就形成了酸雨。

这些酸性雨水落在车身上,等水分蒸发后,酸性物质的浓度就会变得更高,像一个个微型的腐蚀剂,慢慢地啃噬着我们的车漆。

车身越脏,这些酸性物质就越容易附着和堆积。

时间一长,您会发现车漆表面变得粗糙,失去了原有的光滑和光泽,这就是漆面被严重侵蚀的信号。

还有一个更隐蔽的危险,那就是锈蚀。

厚厚的泥垢长时间覆盖在车身上,尤其是在车辆的底盘、轮眉、车门下沿这些容易藏污纳垢的角落,它会像一块湿海绵一样,把水分牢牢锁住,让金属部件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中。

这就为生锈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洗车频率大揭秘,经常洗VS一月不洗,哪个更伤车?-有驾

一旦某个地方开始生锈,它就会像皮肤病一样蔓延开来,到时候处理起来可就不是洗个车那么简单了,钣金、喷漆,那都是大工程。

说了这么多,好像怎么做都不对,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其实,真正科学的爱车方式,不是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而是要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用车情况的“黄金平衡点”。

这个平衡点不是一个死板的时间规定,比如非得“两周洗一次”,而是一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的策略。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用车环境来判断。

比如说,您是标准的城市通勤族,车子大部分时间都停在地下车库,每天就是公司和家两点一线,路况也很好。

那您的洗车周期完全可以放宽一些,两三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洗一次都问题不大。

平时车上有点浮灰,拿个软和的鸡毛掸子轻轻掸掉就行了。

洗车频率大揭秘,经常洗VS一月不洗,哪个更伤车?-有驾

但如果您的车只能停在露天,尤其是在树底下,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鸟粪、树胶、落叶会是家常便饭。

这种情况下,就得勤快点了,最好能保证一周左右洗一次车。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定点清除”,在车上常备一瓶汽车专用的快速清洁剂和几块干净的超细纤维毛巾。

一旦发现鸟粪或者树胶,不要等,马上喷上清洁剂让它软化,然后轻轻擦掉。

千万记住,不要用纸巾或者指甲去硬抠,那样百分之百会留下划痕。

再比如,您要是生活在北方的朋友,冬天路上会撒融雪剂,或者您住在沿海城市,空气盐分高,再或者您经常需要开车跑工地、走土路,那洗车的频率就得更高。

融雪剂和盐分对底盘和车漆的腐蚀性极强,最好能做到雨雪天气过后,第一时间就去把车,特别是底盘,好好冲洗一下。

洗车频率大揭秘,经常洗VS一月不洗,哪个更伤车?-有驾

最后,光知道什么时候洗还不够,怎么洗才是关键。

正确的洗车方法,能让洗车真正成为一种保养,而不是伤害。

记住几个要点:洗车前,一定先用高压水枪把车身整体冲一遍,目的就是把那些附着在表面的大颗粒沙石先冲掉,这是避免后续擦洗时产生划痕最重要的一步。

洗车液一定要选专用的中性洗车液,温和不伤车漆。

洗车的工具,最好用柔软的超细纤维洗车手套,而不是一块简单的毛巾。

专业的洗车方式会采用“两桶水法”,一桶是混合了洗车液的清水,另一桶是纯粹的清水。

每擦洗完一块区域,就把脏了的手套先在清水桶里涮干净,再伸到洗车液桶里蘸取新的泡沫,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把已经洗下来的沙粒再次带到车漆上摩擦。

洗车的顺序要遵循“从上到下”,先把车顶洗了,然后是引擎盖、后备箱、车门,最后才是最脏的车轮和车身下半部分。

洗完后,也要用干净柔软的吸水毛巾把车身的水渍擦干,避免水中的矿物质留下难看的水痕。

说到底,养车就像养生,讲究的是一个“度”的把握和科学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猛下料或者完全不管。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频率,用对的方法和工具,才能让我们的爱车既保持光鲜亮丽,又能长久地陪伴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