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版保时捷’到负债百亿:众泰的狂飙之路为何昙花一现?”

曾经有人管众泰汽车叫“中国版保时捷”,这个名字听起来多少有点戏谑,却也说明当初这家公司确实火了一把。它靠着模仿豪车的外观,硬是圆了许多人“豪车梦”的想象,许多老百姓花几万块就开上了“豪车样”的车子,这事甭提了,谁不心动呢?

“从‘中国版保时捷’到负债百亿:众泰的狂飙之路为何昙花一现?”-有驾

如果2016年你走进路边的停车场,看到一辆外形酷似保时捷Macan的车停在那里,再扫一眼车上那熟悉的众泰标志,可能也会摇摇头笑笑吧。这家公司在巅峰时期的年销量突破33万辆,设计团队还被戏称为“皮尺部”,顾名思义,就是拿着皮尺量别人的豪车,然后自己造出来一个“平替版”。听到这,公司这模式是不是有点太“聪明”了?

不过这个故事可没那么简单。众泰的成功仅仅是短暂的昙花一现,问题接踵而来。车主们逐渐吐槽车子质量不行,方向盘抖动,刹车不灵,高速上各种异响,更别提一些直接影响安全的问题了。有人试驾200米就觉得不敢开了,命重要还是车重要,这答案不难选吧。

“从‘中国版保时捷’到负债百亿:众泰的狂飙之路为何昙花一现?”-有驾

其实众泰靠模仿走红,但它欠缺的是最重要的东西——质量和技术。一辆车光看着豪华是没用的,还得靠得住。这个核心问题让它在消费者心里从“神车”一步步跌落谷底。

说个题外话,它的创始人应建仁,这个人是个很会“操作”的角色。他最早靠着8万块钱起家,先搞汽车零部件,东拼西凑熬出了一些成绩。可是后来他不满足于汽车产业,开始跨界搞起地产,玩资本运作。而这些事,最终让他从一个坐拥140亿身价的金华首富,变成了欠750亿的老赖。这事就挺惨,三个豪宅加商铺被拍卖,债务缠身,还被列入失信名单。

“从‘中国版保时捷’到负债百亿:众泰的狂飙之路为何昙花一现?”-有驾

应建仁这个人吧,野心是不小,他那种“山寨打江山”的思路,也是抓住了消费者心理。别说,老百姓真心想开豪车,但经济上又做不到,总要找点情绪价值来补偿。但他的问题也明显,他不拿钱去搞研发,一心玩资本游戏。这看起来像是赢了开局,但最后一盘故事几乎写死了。

现在的众泰汽车,每况愈下,真的接近撑不住了。据财务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4年已经连续亏损六年,总额飙到近270亿。这不是个小数字,公司生产线甚至都拍卖流拍了,整车业务停滞,连净资产都可能成负数,整家企业岌岌可危。

“从‘中国版保时捷’到负债百亿:众泰的狂飙之路为何昙花一现?”-有驾

说实话,众泰从巅峰到低谷,折射的其实是国内汽车行业竞争的残酷。像比亚迪、吉利这些品牌,早年也不是没模仿过豪车,但人家转型得很及时,靠自主研发站稳了脚跟。众泰却没往高质量发展,只是一条道走到黑,只盯着外观吸引眼球,可是质量问题注定短命。

你可能会问,那众泰真就彻底没救了吗?目前来出口成了它最后的选择。2024年中,它装了500辆T300去中东市场试图开拓机会。但从反馈效果一般,远远谈不上“翻身”。另一边,国内竞争已经白热化,消费者对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单靠拼外观这一招,真的没有未来了。

“从‘中国版保时捷’到负债百亿:众泰的狂飙之路为何昙花一现?”-有驾

回头看众泰的故事,说得直白点,它不过是抓住了消费者面子心理和短期需求。但造车嘛,长远看拼的是真技术,是信任值,而不是盲目博眼球。应建仁的“资本魔术”,最终没能逃过基本盘崩塌的命运,他野心大,却没能做好基本功,企业走向衰败也就难避了。

谁说这事只是公司的悲剧?其实背后还有普通员工讨薪、供应商追债、投资人亏损一大堆,这每一步都是人间的真实代价。再豪车样的壳子,没人真敢赌命,这可不是一个品牌背得起的锅呀。

“从‘中国版保时捷’到负债百亿:众泰的狂飙之路为何昙花一现?”-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