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6万买合资家轿? 日产轩逸掀桌降价,一年狂卖31万辆的真相!
轩逸经典款终端价跌破7万大关,最低仅需6.46万就能开走!
2025年1-6月狂销317360辆,单月最高销量超3.17万台,碾压朗逸、硬刚比亚迪秦PLUS。
这台被戏称“马路三大妈”的日系神车,靠什么让精打细算的中国家庭边骂边买单?
轩逸经典款的价格战彻底杀疯了。
2025年7月官方指导价7.99万,终端限时优惠1.53万,裸车价直接干到6.46万。
洛阳地区1.6L CVT真心版更夸张,指导价12.39万的车优惠4.06万,8.33万就能落地。
隔壁大众朗逸还在卖10.98万,丰田卡罗拉混动顶着14万高价,轩逸这波直接“掀桌”。
价格屠刀的底气来自销量。
2025年6月轩逸卖出31736辆,4月31200辆,5月29100辆,连续三月稳坐燃油轿车销冠。
最近12个月累计销量317360辆,和第一名朗逸只差5083台。
网约车司机最懂精打细算:经典款占租赁市场订单40%,被称作“回本神器”。
省油是刻在轩逸骨子里的基因。
1.6L自吸发动机配CVT变速箱,WLTC综合油耗5.87L/100km,实测市区通勤6.1L,高速能跑到5.2L。
加满一箱油续航轻松突破700公里,按92号汽油7.36元/升算,年均油费不到1万元。
修车师傅见了都摇头:HR16发动机故障率仅0.7%,变速箱油6万公里才需更换。
养车成本更是抠到极致。
小保养用半合成机油,单次120元搞定,年均养护成本压到1500元以内。
基础保养含工时费388元,4S店常送空调滤芯和玻璃水。
三年后转手还能回血:保值率58%,比同价位国产车高15%。
“日产大沙发”的称号绝非虚名。
2712mm轴距塞进980mm后排腿部空间,1米8大汉能翘二郎腿。
三层缓冲材质的零重力座椅,跑长途腰不酸背不疼。
后备箱560L容积比朗逸多装50L,婴儿车加露营装备随便塞。
但减配争议从未停止。
经典舒适版砍掉中控屏和USB接口,开放式储物槽被吐槽像“出租车专用”。
卤素大灯+机械仪表的组合,年轻人看一眼就皱眉。
智能化短板更是硬伤。
顶配车机只支持基础语音控制,对比比亚迪DiLink 4.0系统像老年机。
L2级驾驶辅助要花1.2万选装,吉利星瑞却直接白送。
车主自嘲:买轩逸就别惦记540°透明底盘,能听收音机就算高科技。
动力弱鸡的梗早被玩坏。
0-100km/h加速12秒,高速超车得提前半公里预判。
1.6L发动机最大135马力,爬坡时油门踩穿也难有推背感。
年轻人戏称它是“移动路障”,但网约车司机笑着接单:平顺省油才是王道。
北方用户却把它当救命稻草。
零下20℃一打火就着,纯电车还在续航腰斩。
山东的网约车王师傅算过账:冬天开新能源车,每天少赚200块。
黑龙江车主更直接:换块电池够加三年油,冻怕了谁还信电动爹。
价格战背后藏着日产的焦虑。
轩逸终端价跌破7万,比2015年缩水40%,品牌溢价彻底崩塌。
e-POWER混动版销量占比不到5%,比亚迪DM-i车型已占品牌70%。
年轻人给轩逸贴上新标签:燃油车时代的最后守望者。
当精打细算的主妇冲向4S店,
当网约车司机排队签租赁合同,
当老丈人把钥匙甩给女婿:“这车能送你儿子上大学”,
轩逸早把答案写在31万张订单里——
骂它动力弱的人,最后都成了它的车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