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是趋势,自吸是情怀
我接触车其实挺早的。记得大学那会儿,图书馆旁边那家修理铺。有次,一辆二手车老板带我去看,他说你看这车,涡轮那块,省油还直接。那会儿没啥概念,只知道涡轮增压听上去很先进。后来慢慢接触到,明白了个事儿:涡轮增压就是用废气带动涡轮,给发动机喷点油。省油、动力还够劲,符合现代人的ZZZ压力。
等我毕业后,进入车企研发部门,有时候会跟工程师聊聊未来发动机的趋势。他们说:涡轮会越来越普及,特别是排放趋紧的情况下。这也对,市场偏向小排量涡轮:2.0T、1.5T在紧凑车里赤裸裸地开拓天下。不搞大排量的背景下,线性加速、多点涡轮微调的感觉,确实比大排自吸要灵巧。
但我有个疑问:是不是涡轮一旦卡住,就不能恢复平静?我试驾过几台大排量自吸,比如V6的奥迪Q5或者上次试的一个跑车,越听越上瘾。那线性加速,几乎没有动力突突突的爆发感,更像一种由内而外的浑厚感。
你瞧,跟小排量涡轮比,动辄300匹马力,但实际体验,很多时候还是秒数或者百公里油耗说了算。一个朋友说:我开了辆纯自吸的V6,百公里油耗在10L左右,比起2.0T的7L多了点。但那份线性、连贯、直随心动的感觉,真是别的难比。
我翻了下笔记,那台V6车,起步几乎没有涡轮迟滞。踩到油门,车就厚重地推你出去,像喝浓汤一样顺畅。反倒是那种发动机一嗡,你感觉它在跟你对话。想起我带朋友试驾,朋友说:说实话,听V6那声浪就像听黑胶,古典、沉稳,不比那喷气式汽笛提升的涡轮吱吱叫差。(这段先按下不表。)
涡轮的优势也很明显。省油啊?这个要看驾驶惯。平时路况差不多,涡轮带来的是那点额外动力和节能效果。大排量自吸就像那一瓶浓郁的酱油,味道够浓,油耗也不算低。估算一下,百公里成本,可能比涡轮车高出个3、4块。
还有个细节:我周末翻了下朋友闲置的笔记本,发现他的X3 2.0T版本,提速啥的都还挺令人满意的。可他自己还说:我更喜欢我那辆老款自吸V6,上去一踩,那感觉,是真正用身体在驾驶。我猜这情怀中的机械美,很多司机还是喜欢那种有温度的感觉。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自吸越来越被边缘化?我想,主要还是环保标准和排放禁令压得紧。你得承认,涡轮在近年来变得越来越聪明。例如,跑车厂商推出的涡轮+电机混合系统,就是用电增加瞬间扭矩,补足涡轮迟滞。这样,涡轮车型,动力又快又顺。
但是某种程度上,自吸的魅力也没那么容易被取代。比如个别豪华车,依然坚持用那种平衡感。像我同事的一个朋友,他买的是一辆2.0L的自吸奥迪A5,说:我其实就是喜欢那种线性、平缓的加速,涡轮车总觉得少了点原始力量。虽然不争气,心里还是觉得自吸更纯粹。
我一直在思考,涡轮消耗的那点废气能量,是不是完全用得值?毕竟,一台涡轮引擎,排气系统要更复杂,维护成本也高(这个我自己买车折腾过,修个涡轮,手忙脚乱的,比修自吸麻烦多了)。而且,不懂你们怎么想,涡轮容易卡死。我有车友说:用得时间长了,涡轮油容易变差,那会特别费事。偶尔还会遇到涡轮故障灯飘到仪表盘上,顿时心惊。
其实我对这两个的态度很微妙。自吸给你机械的原始美感,那种震动、声浪、直白的动力输出,说句不好听的,就是纯粹的机械感。但你会不会觉得,它跟如今的科技变化格格不入?毕竟,汽车越来越像电子设备,油门响应、动力调校,都是电子控制在背后。
车厂的思路也是:将制造成本压得更低。涡轮和直喷技术成熟后,车型售价下降,更多人可以享用高性能。这又是什么意思?我其实没想到过。只觉得未来大部分车还是涡轮为主,但有时候反思,要不要偏偏偏爱那份顺畅线性。
这两天,我还听销售说:现在卖高配,很多老车主还是喜欢自吸,觉得那种原汁原味的感觉难以替代。对,销售这句话没有错,但市场的趋势就是:很多年轻人,开着涡轮车,却没太多想法。那份一开始的激情在哪里?你试驾过涡轮车型,变速箱匹配还行,但总觉得少了点那一瞬间的冲击。
这其实给我一个启示:无非是机械的感受其实就是一种沉浸,一种通过细节传递出去的真实感。涡轮车反应快、动力强,但听着那呼呼的涡轮声,总觉得缺点那份厚实。
某次我停车在路边,几位修理工聊天:你看那车,排量大还挺扎实,跑起来有劲,感觉线性,可惜啊,油耗高。我挤兑了一句:真有人敢为了那点油钱,去买大排量自吸?他们笑出了声:还是喜欢那份用身体控制的感觉。我心里一紧——那种情怀,或许还能坚持多久?
你觉得呢?未来的汽车,是不是都会变得很智能,但机械美学还能被保留?还是说,等涡轮完全胜出,那个纯粹的原始感就会变成怀旧了?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