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淘汰赛”正在加速,但还有新人硬闯进来……”
公共图库 | 图
8月26日,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在《罗永浩的十字路口》节目中直言,中国车市已进入残酷的“淘汰赛”阶段,最终只会剩下5家主流玩家,而现有的市场参与者“都未拿到船票”。
何小鹏话音未落,8月28日,清洁电器领域的追觅科技突然官宣造车,并抛出极具野心的目标——打造一款对标布加迪威龙的超豪华纯电车型,计划于2027年亮相。这一跨界动作瞬间将这家以扫地机器人闻名的公司抛入一个全然不同的产业博弈场。
追觅科技成立于2017年,从智能清洁家电市场崛起,依靠马达和算法技术成为扫地机等清洁电器品类的国产头部企业。然而从扫地机到超级跑车,这场跨界幅度之大令人咋舌。摆在追觅眼前的,是一道刚落笔就决生死的终极考题。
追觅造车的逻辑或许源于其技术自信。作为一家以马达技术起家的公司,追觅在高速数字马达、流体力学及机器人控制方面有一定积累,这些技术与电动汽车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存在某些相通之处。特别是电机技术,确实是电动汽车的核心组成部分。
然而,造车尤其是制造对标布加迪威龙的超跑,远不止于电机技术。汽车产业涉及复杂的供应链管理、生产工艺、安全标准、测试验证和售后服务等全方位能力,需要巨额资金投入和长期技术积累。即使是苹果这样技术实力雄厚的巨头,也在造车项目上屡屡受挫最终放弃。
追觅选择对标布加迪威龙的超豪华纯电路线,看似避开了大众市场竞争,实则进入了另一个更为艰难的战场。超跑市场本身规模有限,消费者对品牌历史、性能表现和工艺品质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即使是传统车企巨头,也要投入数十亿资金和数年时间才能开发出一款成功的超跑。
电动汽车超跑领域已有Rimac、莲花、保时捷等成熟玩家,国内也有蔚来EP9、红旗S9等前辈尝试。追觅作为毫无汽车制造经验的新玩家,要想在这一高端市场分得一杯羹,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
何小鹏的“5家存活论”并非危言耸听。中国汽车市场确实正在经历一场残酷的洗牌。新能源汽车价格战愈演愈烈,电池成本高企不下,自动驾驶技术投入巨大,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极高的行业门槛。就连一些已经量产交付的新势力车企也面临生存危机,更不用说毫无经验的新入局者。
追觅造车的消息传出后,业内质疑声远多于鼓励。有人认为这是资本炒作,有人认为是创始人盲目自信,鲜有观点真正看好这一跨界尝试。
青年君小编观察认为,追觅造车的勇气可嘉,但汽车产业的复杂性远超想象。从扫地机到超级跑车,这场跨界之旅看似技术相关,实则隔行如隔山。在新能源汽车淘汰赛加速的当下,追觅需要证明的不仅是技术能力,还有持续投入的决心、资源整合的能力和市场判断的准确性。
2027年计划亮相的追觅超跑能否如期面世,面世后能否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存活,这些都是巨大的问号。在这场刚刚开始的淘汰赛中,追觅需要创造的不仅是一款对标布加迪的产品,更是一个能够经受市场考验的汽车品牌——这无疑是一场从0到1的艰难创业。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要创新和多元化尝试,但盲目跨界可能只会加速资源的浪费和企业的淘汰。追觅的“布加迪梦”是 visionary 还是 delusional,时间会给出答案。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