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上世纪80年代,你要跟人说一辆日本车能去玩硬派越野,别人看你的眼神就跟看一个想去打泰拳的坤坤一样,充满了慈爱。那个年代的硬派越野,是欧美老炮儿的地盘,大家都在玩肌肉和血统,讲究一个根正苗红。结果三菱这个浓眉大眼的,不装了,摊牌了,直接掏出了个初代帕杰罗,代号L047。这操作,不叫造车,这叫掀桌子。
别的日系车企还在琢磨怎么把轿车底盘垫高点,假装自己很硬的时候,三菱直接悟了,搞了个非承载式车身。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卡车的那套逻辑,车壳子和下面的大梁是分开的,两码事。你把车壳子掀了,它下面还是个能开的架子。这就叫金钟罩铁布衫,物理层面的硬。管你什么交叉轴炮弹坑,车架硬扛,车壳子在上面岁月静好。突出一个皮糙肉厚,主打一个死不了。这哪是造SUV,这是在修仙,给自己渡了一层物理防御的劫。
再加上那个分时四驱,一个小拨杆,咔哒一下,从两驱变成四驱,就像给高达接上了外挂电源。在城里开,用两驱省油,假装自己是个文明人。一旦到了泥地沙地,四驱一挂,四个轮子一起刨,甭管前面是沼泽还是沙丘,只要你敢给油,它就敢往前拱。这种简单粗暴的机械感,是一种原始的、纯粹的暴力美学。
然后,真正让它封神,或者说直接心态爆了的,就是达喀尔。1983年,三菱就把这台方盒子扔进了达喀尔这个修罗场。朋友们,达喀尔不是请客吃饭,那是现实版的《道诡异仙》,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沙丘后面藏着的是补给点还是一个能把太阳都晃个趔趄的大坑。当时场上全是欧美老江湖,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结果帕杰罗这个新人蛋子,靠着一身反甲就冲出来了。
它那颗只有95马力的工业压缩饼干,参数拿出来能把人笑死。在今天,这数据连老头乐都看不起。但问题是,在达喀尔那种地方,马力大不大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跑完全程。那帮欧美选手,发动机一个比一个精密,结果呢?在沙漠里热得嗷嗷叫,各种罢工。花里胡哨的都得死!
帕杰罗就不一样了,它那个发动机,结构简单得像一块板砖,没什么爆发力,但它热量高,管饱,还不会拉肚子。在那种几十个小时连轴转的极端环境下,最牛逼的技术,就是不出毛病。就是不出毛病。就是不出毛病。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大道,是科技圈的玄学。我有时候就在想,现在的新能源车天天在那聊算力,算来算去,连个停车位都算不明白。真是有点讽刺。
到了1985年,第三次参赛,帕杰罗直接拿了冠军。一个日本车,在欧美人的后花园里,把所有人都干趴下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比赛胜利了,这是一种信仰层面的降维打击。它证明了一件事:在绝对的可靠性面前,一切花里胡哨的技术参数,都是纸老虎。同行看了都得傻。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我把一台80年代的日本车,说得跟个修仙渡劫的绝世高人一样。可能有点扯,但你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理?现在我们回头看初代帕杰罗,它没有智能座舱,没有自动驾驶,连个像样的音响都没有,动力参数更是菜得抠脚。
说白了,初代帕杰罗这车,没有一点花里胡哨。它就是一个工具,一个能带你从A点到B点,中间不管隔着的是火焰山还是流沙河,都能让你活着过去的铁盒子。我作为一个开过各种所谓智能汽车的中年人,有时候真的会怀念这种纯粹。你的所有操作都会得到最直接的机械反馈,车和人之间没有一层叫“代码”的隔阂。这种信任感,是现在任何一块大屏幕都给不了的。
所以,别再问初代帕杰罗凭啥封神了。就凭它够愣,够糙,也够不要命。在那个神仙打架的年代,它选择直接成魔。就问你怕不怕?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