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比亚迪这套插电混动,不是单纯省油那么简单。我跟一位北京卖车的朋友闲聊,他说:你看,DM 5.0从2.9升降到2.6升,听着差不多,但实际用下来,跑一公里成本低了超过15%。听他这么一说,我还真感受到了,这不光是省点油钱那么简单。
但仔细想想,省油确实不够杀手锏。去年我帮一个同事算过,他家里用比亚迪的PHEV,日常通勤充满电,几乎不烧油,但一旦周末远途,油表就开始滴答滴答掉。他还抱怨:纯电跑不了太远,得一直盯着电量,很累。这让我想到,用户心里真正的需求,是纯电续航够长,油耗能低只是一方面。比亚迪的DM i系列纯电续航110到160公里,拿来平时代步刚好,但遇到超过250公里的路程,就得考虑备选充电方案,麻烦得很。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2023年底智己L7的增程版,纯电续航声称可以达到500公里,是不是差距有点大?这也和不同的技术路径有关。比亚迪的DM 5.0更像油电同时发力,专家私下打趣说这是给电池和发动机都减负,好处是经济、续航均衡。但对用户来说,是不是体验上还欠火候?我心里其实存疑,不确定这是用户更广泛认可的方案,还是比亚迪的技术路线优势在此处。
这让我想到研发背后的供应链博弈。你看,提升油耗指标不是研发一朝一夕能做的事,中低速电机、热管理系统、软件算法都得一起升级,零部件供应商也得紧跟节奏。比亚迪每次OTA推送,比如这次DM 5.0升级,像是手机系统升级一样,不用去4S店,线上更新油耗表现就提升,这背后是对供应链稳定、算法迭代速度和硬件兼容性的考验。昨晚和一位供应链工程师朋友聊起,他有点吐槽:车企升级固件还挺麻烦,供应商一改参数,测试就翻车,手上货都得拉回重新调标。这段先按下不表。
对比同价位的燃油车,插电混动的最大优势似乎还是日常通勤节约燃油成本。举个粗糙的例子,按我大致心算,一辆日耗6升油的燃油车,比如售价20万级的合资紧凑型轿车,每公里油费大约0.6元;比亚迪PHEV亏电状态2.6升,纯电充电费另算,平摊下来,日常公里油费能直接做到0.18元左右,差距很明显。这数字本身我也没精确测量,是估算,实际因路况和驾驶惯会偏差。
我先承认,我之前特别强调比亚迪省油就是王道,这话有点大。现在回头瞄一眼市场,用户心理变化让我调整看法:省油固然关键,但如果驾驭体验和续航灵活性不能同时满足,人家也不买账。张女士的那段话,纯电够长才舒服,油才没那么要紧,我觉得挺对味。
刚好想到一件小事,前阵子朋友修理他那辆进口日系混动,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维修这东西,零件搜刮有时候比加油还贵。这句涉及维修便利和成本问题,同样影响用户对混动车的选择。比亚迪在这方面做得还算平衡,国内零件供应链比较成熟,保养成本没想象中高,这点能减少用户担心。
顺带一问,大家觉得未来纯电车续航到底要多长才算够?300公里够吗?还是得500公里起步才能真正让人脱离续航焦虑?回过头来看看比亚迪海豹07 DM i的230公里纯电续航,是进步,却还没达到传言中那种也许能秒杀部分纯电车的境地。
DM 5.0在热管理系统上的改进,我自己曾在测试车上感受到,冬天启动后的油耗表现比之前柔和多了,换言之,不用急着给车加热,省的油更多。细节里,这其实源自软硬件匹配的优化,有点像给车穿暖衣,而不是单纯靠大油门加热。供应链上这块复杂,零部件的匹配度和软件协同等于人和鞋子合不合脚,穿着舒服没。
说实话,我不确定比亚迪后面会继续将DM系列调教得更极致,毕竟要兼顾动力、寿命和成本,不是砍掉一两个节点就能搞定的。我猜测(样本少),未来升级可能偏重电池容量和电机效率提升,毕竟技术发展的瓶颈还有空间。
对车企来说,DM 5.0降到2.6L油耗,除了好看,背后也反映出对用户心理的深刻理解。把成本砍到一分钱一公里以下,让车主买车时少纠结,开车时少担心烧油贵——这可能才是他们真正想做的事。
但我还想多听听大家对DM i油耗和纯电续航的真实感受。你们觉得,省油好,还是续航长更香?买车时到底更看重什么?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