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大降价,老车主吐槽,新能源保值难

说实话,刚刚看到蔚来那波“史诗级”降价消息的时候,第一反应不是高兴,是一股浓浓的问号——这不是高端不降价吗,怎么突然把自己打脸打得那么响,还带上老用户“背刺”一起痛快?别的不说,新能源圈里这几年讲的最大“鬼故事”就是——昨天刚买,今天降价,后天贬值,老用户一夜之间变成“真韭菜”。蔚来算是又扎了一刀。

你说科技公司追赶技术潮流,本就更新快,车价降点情理之中,可这次蔚来玩得有点大。新ES8上市,售价直接从52.8万扎进41.68万的大坑,还不算它那“BaaS”电池租用奇招,门槛拉到30.88万,妥妥地杀进了原本“遥不可及”的价格带。电池包也跟着降,12.8万咔嚓变10.8万,升级服务5.8万闪降成3.8万,差不多把能降的全给砍了。这套路眼熟不?就像买个新iPhone,刚开箱苹果官网立马降价,你说气不气?

网友开玩笑说:“在新能源买车千万别抢首发,忍住不剁手,买新不如等。”这些年电车市场价格像坐过山车一样,车主妥妥体验“资产升天”。就说那位年末花大几十万提的ES8,一转眼8个月17个W打了水漂,这速度能把燃油车车主都看傻眼。你要真说技术飞跃、配置升级,价格动点正常,但人家蔚来去年、一年前,甚至几个月前还在信誓旦旦说“我们是不降价的高端品牌”,画风突然调转,相当于刚刚帮品牌打了广告的忠粉背上了一包锅——老铁,主动入坑,属实被人卖了还帮数钱。

其实说句实话,新能源竞品这么卷,降点价无可厚非,用户心理预期不就是“早买早享受,晚买大降价”吗?但蔚来这操作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彻底变了调。车主们信过李斌的“高端不降价”承诺,也愿意为所谓“用户企业”理念买单,毕竟当了首批尝鲜吃螃蟹的勇士,结果品牌口风一改,苦果只剩他们自己咽下去。就像斗地主,一桌刚掏钱占了个地主位,下一轮开始直接拉低底线,还被人嘲笑“你下得真早”。

蔚来大降价,老车主吐槽,新能源保值难-有驾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些事也得换个角度想。蔚来要是不动价格,市场份额眼瞅着就被理想、问界们撕成碎片,新能源的高端梦可能真就一场白日做梦。看看人家理想一出手,L系列一个月交付2.5万台,连问界M系列半年就冲到15万,特斯拉那厮一直把价格拉到极致,蔚来要是还恋旧,不舍得搭上小算盘,可能很快成车圈“失联人口”。

蔚来大降价,老车主吐槽,新能源保值难-有驾

不得不说,这场价格战,更像一场资本讲的生存游戏。亏损数字太惨烈了,到1000亿的窟窿还在扩大,2025年一季度净亏接近70亿,李斌能不头疼?“活下去比用户优先”这话说出来,多少是逼到墙角,不得不舍弃点什么。高端新能源的本事是做溢价梦,可梦醒的夜最难熬,说到底没人能和市场规律死磕。

蔚来大降价,老车主吐槽,新能源保值难-有驾
蔚来大降价,老车主吐槽,新能源保值难-有驾

电车市场能卷到什么程度?拼配置、打价格、讲服务,主品牌和副品牌玩混搭,乐道、萤火虫轮番上,自己人还怕自己人抢饭碗。乐道L90一出来26.58万,不降价的ES8马会和自家公司过不去。那还不如主动一点,把毛利瘦身,把用户忍痛割一下。而且平台技术进步也飞快,成本被压缩,继续死守高价只会流失更多新用户。

有趣的是,蔚来一边外部跟竞品死磕,一边内部还要对付政策风暴。国家层面最近对汽车“内卷”下了狠手,不让大家大家比惨价,这不,《完善价格机制的若干意见》《价格法修正草案》出来,连“反内卷”都成了法律条款。官方一边喊住手,一边企业日子难过,市场逻辑掌握生杀大权,你说这场大戏要怎么收场?

再想深一点,蔚来老车主和准车主们最担心的其实不是价格战本身,而是自己的买车账本像飘红的股票大盘,一泻千里。以前燃油车也贬值,但怎么也没新势力这么“速度与激情”,买个纯电三排,半年时间腰斩的感受,简直一窝火。谁还敢闭着眼睛全款提新车?晚点买、一年后再上手,也许还能扑到甜头。市场的信心,一点点被啃掉。

蔚来大降价,老车主吐槽,新能源保值难-有驾

公平讲,蔚来不可能不做点补偿,不然用户情绪真的要崩。发2万焕新礼金券,只对今年初到8月中旬已交付的用户有效,还得你将来还想买蔚来才玩得转。对部分真吃亏的老车主,这根本起不到安抚作用。就像餐厅搞买菜打折,条件苛刻得跟解数学题似的,还得你二刷消费,别说谁不心烦。“杯水车薪”这词用得挺贴切,让人不由得想起“要我心里苦,还要我笑着领福利”。

蔚来大降价,老车主吐槽,新能源保值难-有驾

更让人玩味的是,蔚来这轮自我背刺并不是孤例,新能源车圈近年频频上演——特斯拉、比亚迪……哪个不是早买吃亏,晚买赚大?技术更新、政策风控、用户情绪统统缠成一团麻线。车厂顾生存,政策管控“盲目内卷”、用户兼顾保值和体验,三方拉扯,结局就是主角全掉坑。蔚来这次砍价,明面上贴着“行业常态”标签,背后其实是所有品牌难以解决的终极难题:你愿意放弃市场份额,还是愿意丢掉品牌承诺?你想活下去,还是想赢得口碑长久?

说穿了,蔚来不是不知道老用户难受,却不得不赌一把利弊。李斌说有人劝自己“别太在意每个人的感受”,其实多少带着点无奈。郑州车主赵女士那句,“要是真的经营不下去,换电、售后都没了,损失会更大”,说出了大多数人的“恐惧”。要品牌活着才有售后和升级,这就像是消费新时代的“薛定谔的猫”——你买的是生机,赔的是情怀。

有人吐槽:下次买新能源,干脆去二手市场等一等。反正纯电贬值快,谁还信那句“保值率高”?越是技术快速进化,你的买入价越水分十足。开燃油车亏个几万还能咽下去,电车半年掉十几万,这酸爽,堪比炒币套牢。

蔚来大降价,老车主吐槽,新能源保值难-有驾

站在市场和用户的夹缝,蔚来有点像站在路口的“绝地求生侠”:要么保资产,要么多卖车。曾经信信念、讲温度、卖情怀,现实骨感到要靠一波波降价攒命。如果活下去就成了头号目标,那老用户的信任,企业的口碑,行业盛景的泡沫,又该如何收场?一个时代的“用户企业”神话,在物价表格和财报亏损里变得越来越虚无缥缈。

尴尬的是,从政策到市场再到用户情绪,“内卷”是喊停了,但降价却很难刹车。大家都指着新能源产业升级为出路,没想到消费端压力更大,用户学聪明了,买车看保值率,看品牌执行力,还看市场趋势。可这三样,全都捏在了企业和环境手里。无论是等一等、看一看,还是抱团维权,都成为无力的抗争。曾经高举“高端不降价”的蔚来,如今也只能尴尬地低头认栽:没有绝对的底线,只有绝对的生存权。

归根结底,只要新能源车还是技术密集、更新迭代快,哪家公司面对盈利挑战都不敢无视全球车圈那个“价格+技术”的死循环。老用户的愤怒和无奈,是行业必经的阵痛,也是用户教育的反噬。蔚来今日的低头,或许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承诺和生存,有时候只能选其一,高端路线和激烈竞争,终究难以两全。

蔚来大降价,老车主吐槽,新能源保值难-有驾

说了这么多,你要是刚准备买新能源,是不是也要再观望观望?到底你更担忧价格变脸,还是更期待技术惊喜?欢迎在评论区聊一聊你亲历的“买车尴尬瞬间”——说不准,咱们都是蔚来背刺的同路人。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