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车市冰火两重天:燃油车遇冷,智能车猛增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俄罗斯汽车出口市场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景象。一边是燃油车出口同比暴跌近六成,另一边是新能源智能汽车出口量同比飙升245%,成为市场的一大亮点。

燃油车遇冷,政策与市场双重打击

俄罗斯曾是中国汽车出口的大市场,燃油车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然而,随着俄罗斯对进口汽车报废税的连续大幅上调,以及打击平行进口等政策,中国燃油车在俄罗斯的价格优势被迅速瓦解。以一台1L-2L排量的普通燃油车为例,其报废税成本在一年多时间内翻了一倍以上,直接导致终端售价上涨10%至15%。在俄罗斯国内通胀高企、消费者购买力下降的大环境下,中国燃油车销量遭遇重创。

俄车市冰火两重天:燃油车遇冷,智能车猛增-有驾

智能汽车逆势增长,品牌建设成关键

相比之下,中国新能源智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却呈现出逆势增长的态势。以赛力斯问界为例,其在2024年初便与俄罗斯经销商MB RUS JSC达成战略合作,为其旗下的问界M5、M7、M9等高端智能车型建立了官方销售与服务网络。这一前瞻性布局的效果立竿见影,同期其在俄销量逆势同比增长110%。

这一案例清晰地表明,中国领先的智能汽车品牌已经意识到,要在海外市场立足,机会主义的贸易思维须让位于着眼长远的品牌建设。完善的销售渠道、可靠的零部件供应、及时的售后服务,这些在“野蛮生长”时期被忽视的短板,如今正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

俄车市冰火两重天:燃油车遇冷,智能车猛增-有驾

中国车企积极应对,主动“减量”降风险

面对俄罗斯市场的变化,中国车企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成熟与审慎。它们正在主动“减量”,有意识地控制对俄出口规模,避免在当地市场积压过多库存,以防范风险。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中国对俄出口降幅(59%)远高于在俄销量的降幅(28%),这正是车企风险意识提升的直接体现。

中国汽车品牌转型升级,迈向“中国品牌”

中国车企对俄罗斯市场的认知已发生根本性转变。俄罗斯不再是一个可以无限倾销低价产品的“淘金地”,而是一个充满挑战、需要精耕细作的战略市场。在这里,中国智能汽车正在扮演探路者的角色,它们的任务不再是追求简单的销量数字,而是在一个复杂的海外市场中,检验自身高端产品的竞争力、构建稳固的品牌护城河,并探索出一条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品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俄车市冰火两重天:燃油车遇冷,智能车猛增-有驾

这场在冰雪之国上演的静默革命,其深远意义或将远超俄罗斯市场本身,为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每日汽车资讯#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