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飞度月销跌了90%这个新闻,简直比三体人舰队达到太阳系还要有冲击力。不是说这事儿有多大,而是它标志着一种古典秩序的崩塌。过去,你跟一个年轻人聊车,飞度是绕不开的三个字,代表着年轻、改装、还有那该死的保值率。这车就像诺基亚,皮实耐用,还能砸核桃。但现在,它突然就从“平民超跑”变成了“时代眼泪”,连声招呼都不打,直接就在ICU里躺平了,旁边还站着一群拿着绿色牌照的家伙在讨论什么时候拔管。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很简单,因为时代变了,战场的规则都换了。这根本就不是竞争,这是屠杀!
首先,新能源这帮孙子,完全不讲武德。它们直接掀了桌子。过去飞度赖以生存的那个叫“经济性”的护城河,现在看起来就像一块遇水膨胀的压缩毛巾,被比亚迪海豚这种电车一泡,瞬间就变得又大又没用。我们来算一笔账,这笔账算得我一个中年人都心惊肉跳。飞度百公里烧6个油,按现在的油价,一公里奔着五毛钱去了。而海豚呢?家里有充电桩,一公里一毛钱都不到。十年下来,省下的油钱,真的能再买一辆新车了。这是什么概念?这就等于你在打《英雄联盟》,对面直接出了一个装备,效果是“你所有技能蓝耗翻五倍”。这还怎么玩?在真金白银面前,所有的情怀、所有的“本田大法好”,都显得特别苍白。这就像你跟老板谈理想,老板直接问你这个月KPI还想不想要了。你只能说,老板你说的对,是是是,我的理想就是好好上班。
然后,就是消费需求这玩意儿,彻底魔幻化了。以前,买个飞度,是年轻人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是刚需,是妥协。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年轻人,或者说掌握家庭购车大权的年轻人,他们要的不是妥协,而是“我全都要”。预算十万出头,他们想的是空间要大到能塞下全家老小和一条狗,动力要猛到红绿灯能第一个窜出去,配置要高到能在车里唱K看电影。这种心态的转变,其实特别好理解。因为我真的开过飞度,我知道那种感觉。你一个人开,那是自由。你带上老婆孩子,那就是憋屈。讲真,我最近看牙医,那个钻头的声音,比发动机轰鸣可怕多了。社交媒体更是把这种焦虑放大了无数倍,你开个飞A0级小车出门,就好像在脸上写了四个字:“预算有限”。这在“人均法拉利”的短视频平台,简直就是一种社交自杀。所以,大家宁愿去买个大一圈的国产SUV,哪怕牌子没那么响,但至少那个“范儿”是拿捏住了。这不叫消费升级,这叫“面子工程”的军备竞赛。
最后,政策这只看不见的手,简直就是个雷电法王杨永信,追着燃油车的屁股后面电。尤其是在那些一线城市,一张蓝牌的价格比车都贵,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摇到一个号,你把它用在一辆飞度上?你信不信你爹能把你的腿打断。这就像你修仙千年,终于抢到一颗渡劫金丹,结果你拿它去治感冒。暴殄天物啊朋友。购置税减免、不限行、绿牌……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就是在明确地告诉你:别挣扎了,赶紧从了吧。新能源才是版本答案。你非要头铁玩个老版本英雄,被版本之子吊起来打,那能怪谁?只能怪你自己没开窍,没悟。
所以飞度的陨落,根本不是产品力的问题,而是它所在的整个生态位,被三体人直接用二向箔给拍平了。它死了,但又没完全死。因为它代表的那个“经济实惠的通勤小车”的需求还在。只不过,完成这个任务的角色,从一个喝油的日本小子,换成了一群充电的中国新势力。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把车圈比作修仙,可能多少有点中二。但事实就是这么个理。以前的规则是大家都在一个境界里比拼功法,你发动机牛逼,你变速箱平顺,你底盘扎实。现在呢?人家直接不跟你玩这个了,人家飞升了。电动化是底座,智能化是道法,用户体验是信仰之力。你还在纠结VTEC几千转开启,人家已经开始聊OTA升级、智能座舱和大模型上车了。这就是降维打击。最好的防守不是金钟罩铁布衫,是直接把对方所在的那个维度给扬了。
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说这个车哪里哪里不好,他会觉得你在诋毁他的信仰。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飞度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光环,但现在,这个光环被电弧给击穿了。这不是告别,这是一场惨烈的、不留情面的换轨。下一个十年,马路上注定是那些绿牌“新物种”的天下。他们悄无声息,但杀气腾腾。而飞度的故事,就像一本旧武侠小说,被扔进了历史的故纸堆。我们偶尔翻到会感叹一句“典中典”,然后继续低头玩手机,刷着那些关于电动车的最新消息。就问你,怕不怕?
我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文明、健康的社会风气。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相关证明以便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