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新能源车购置税要变天了!
你听说了吗?
10月9号,三部门联合发布新规,这对插混和增程车型来说,简直是“一场及时雨”与“一场寒潮”并存。
以前那43公里的纯电续航门槛,直接飙升到100公里,这一下,多少“性价比之王”得重新审视自己的江湖地位?
就说我南京的哥们儿利丰吧,开了十多年油车,寻思着换辆新能源。
前俩月,他像个“寻宝猎人”,把市面上主流品牌摸了个遍。
可就在10月10号,他突然接到海啸般的销售电话,话术惊人一致:“明年要收购置税了,赶紧来看看车吧!”
这种“一夜之间”的热情,你品,你细品!
过去几年,那些续航里程不高的插混车,凭借政策红利,打出了价格优势,简直是燃油车的“噩梦”。
它们在新能源市场份额的飙升,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
然而,购置税新政的出台,预示着低价插混的“黄金时代”即将落幕。
吉利对此的回应,显得颇为从容:“低于100公里纯电续航的插混,在我们销量中占比仅5%,每月约3000台。
主力车型续航都在100公里以上。”
这话里的意思很明显:政策调整对我们整体销量影响不大。
言下之意,那些“老伙计”,估计要面临“退役”了。
但新规的威力远不止于此。
除了续航门槛,对馈电油耗和能耗的要求也水涨船高。
对于增程车型而言,过去那种“堆电池就能解决一切”的日子,恐怕真的一去不复返了。
利丰自己也坦言,明年还能不能买到低价插混,已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
可销售们的“催单”反而让他更加摇摆不定:“现在买,购置税是省了,但万一几个月后出新款,岂不是亏大了?”
这种“得失寸心知”的纠结,我太理解了。
低价插混的“补贴时代”终结,价格优势何在?
新规发布后,除了吉利,其他车企对低续航插混在总销量中的占比讳莫如深。
但比亚迪的热销车型,比如秦PLUS DM-i、秦L DM-i、海豹06 DM-i等,都在这个“敏感区”。
设想一下,2026年,新能源车购置税将“减半征收”。
一辆10万元的车,如果不能享受免税,光购置税就要多掏4000多块。
这笔钱,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
数据表明,那些续航100公里以内的插混,车主充电频率不高,基本就当油车用。
而且,电池容量小,税前价格已与同级油车持平。
一旦购置税补贴消失,低价插混的价格优势将荡然无存。
消费者还会买账吗?
新能源车,这不就等于变相“涨价”了吗?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这样的政策变化,怎能不让人心生疑虑?
“在新规实施前,操作空间很大。”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那些未售出的低续航插混,可能会先上牌,明年再以二手车身份出售。
每次政策或标准切换时,总有“聪明人”会这么做。
等库存清理完毕,这些短续航车型自然会被市场淘汰。
回想2023年新能源国补退坡时,各大品牌不是纷纷推出“国补取消,厂补继续”的策略吗?
还有金融贴息、赠送充电桩、终身保养等隐形福利,将价格差额弥补。
为什么?
因为在供需关系未变的情况下,厂家宁愿“让利”也要留住客户。
于是,即便补贴退坡,消费者不仅没感受到涨价,反而觉得车价越来越便宜。
这套逻辑,放到2026年,同样适用。
目前,理想、问界、极氪、智己等车企已公开承诺,将为年内无法提车的用户兜底购置税。
然而,精明的消费者自有盘算。
“我买辆20万的车,今年买能省8000多购置税。
如果明年再买,按车企一年一改款的速度,过几个月,这款车肯定会有各种优惠促销,大概率能抹平这笔购置税差价。
而且明年购置税上涨,车价不变,配置反而会更高。”
利丰的结论是,消费者并没有真正占到便宜,无非是“早买早享受”,如此而已。
发动机技术的光环,正在褪去?
利丰之所以没考虑插混新车,是因为他发现现在的增程和纯电车,电池越来越大,续航也越来越长。
“我自己旅游自驾开过电动车,现在充电这么方便,我根本没有里程焦虑。”
然而,小电池插混被“劝退”,并不意味着电池越大越好。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技术的先进性并非简单堆砌。
新规明确规定,整备质量小于2510kg的插混(包括增程)车型,在馈电状态下的油耗,相较限值比例调整为“小于70%”。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指出,这比当前技术要求,达标难度提升了8%。
与插混相比,增程车在馈电油耗方面本就处于劣势。
过去,许多增程车型依赖堆叠电池来解决馈电油耗问题,这导致车重增加、能耗上升。
而新规将车重与能耗挂钩,简单粗暴地堆大电池的方案,难以为继。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看似简单的策略,背后却隐藏着技术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新规将2510kg作为分界线。
超过此重量的车型,在馈电状态下的油耗需低于限值的75%。
这无疑将难度系数抛给了馈电油耗本就不占优势的增程车型,考验着它们是否拥有领先的增程器和精妙的控制策略。
2510kg的整车质量,大致相当于中型与中大型车的界限。
超过2.5吨的插混车型,多为豪华定位,例如问界M8、M9、理想L9、岚图梦想家等。
购置税新政规定,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段子:“买豪华车的不差那几万块,但买便宜车的却格外在意那几千块。”
不难看出,购置税新政对插混车型的调整,核心在于引导消费者倾向于“用电”而非“用油”,强调电动化和节能导向。
如此一来,在激烈的插混市场竞争中,那些掌握先进发动机技术的合资车企,恐怕很难再凭借这一点获得加分。
特别是当国内主流车企已普遍量产混动专用发动机之时,“长江后浪推前浪”,国产厂商在高端市场的优势,只会愈发巩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