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老百姓过日子,买车是件大事。
现在新能源车这么火,很多人心里都痒痒,想换个电车开开,毕竟用电便宜,开起来又安静又顺溜。
可真到了要掏钱的时候,心里又犯嘀咕了:这要是出个远门,半路上找不到充电桩怎么办?
节假日高速上充电排大队,那不是干着急吗?
续航焦虑,这四个字就像个紧箍咒,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这时候,增程式电动车就进入了大家的视野,它能加油也能充电,听上去好像是个两全其美的完美方案。
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对这增程车的评价,可以说是褒贬不一,甚至可以说是槽点满满。
很多人都觉得,这增程车就是个过渡产品,是个“不伦不类”的家伙。
为啥呢?
主要有三大“原罪”。
第一,动力不行,特别是电量低的时候,感觉车子软绵绵的,超个车都费劲。
第二,体验不好,发动机一启动,那噪音和振动,瞬间就把电动车的高级感给打没了,感觉像是车里藏了台拖拉机。
第三,续航虚,标称的纯电续航里程,实际开起来总要打个不小的折扣。
这些问题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咱们的用车感受,也让增程车背上了一个不太好的名声。
不过,技术总是在进步的,就在我们以为增程车也就这样了的时候,有些中国品牌开始发力了,他们似乎要用实打实的技术,来为增程车正名。
最近传出消息的极狐全新阿尔法T5增程版,就是这么一个铆足了劲儿,想要颠覆大家传统印象的新角色。
咱们先来说说那个最让人头疼的动力问题。
以前的增程车,最怕的就是“馈电”,也就是电池电量比较低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车子主要靠增程器这个小发动机一边发电一边驱动车辆,但这个小发动机的功率往往不够大,发出来的电跟不上电机消耗的速度,尤其是在你需要急加速、爬大坡的时候,就会明显感觉到力不从心,油门踩到底,车速还是慢悠悠地往上爬,那种感觉别提多憋屈了。
这就好比一个人饿着肚子去跑马拉松,能跑下来就不错了,你还指望他冲刺?
而极狐阿尔法T5增程版要解决的,就是这个核心痛点。
它搭载了一套北汽自己研发的“神擎增程”技术,这套技术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号称能做到不管电池是满的还是空的,车子的动力表现始终如一。
官方给出的数据是,即便是在馈电状态下,这台车的百公里加速时间也只需要7.6秒。
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没概念,这么说吧,这个加速成绩已经超过了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家用燃油车了。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再也不用开车时分心去看电量还剩多少,不用担心因为电量低而不敢超车。
无论是在城市里穿梭,还是在高速上飞驰,它都能给你提供充足的动力储备,让你想超就超,想走就走,这种从容和自信,才是真正的好开。
这背后其实是复杂的能量管理策略,系统会智能地判断你的驾驶意图,提前启动增程器,或者让电池和增程器协同工作,确保电机在任何时候都有足够的“口粮”,把“小马拉大车”的尴尬局面彻底变成了历史。
解决了动力的一致性,接下来就要看驾乘的舒适感了,这也是衡量一辆车高级与否的重要标准。
增程车之所以被吐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增程器启动和运行时的噪音与振动。
很多人都有过这种体验,车子在纯电模式下安静得像在图书馆里一样,可突然间,“嗡”的一声,发动机启动了,随之而来的是方向盘和座椅上传来的细微抖动,这种感觉非常割裂,一下子就把人从高级的电动车体验中拉回到了燃油车的现实里。
特别是堵车或者等红灯的时候,发动机一会启动一会熄火,那种滋扰感更是让人烦躁。
极狐阿尔法T5增程版在这方面也下了大功夫,它用上了一套叫做“增程启停无感技术”的东西。
说白了,就是想尽办法让增程器的工作变得悄无声息,让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
通过一系列主动降噪和减振技术,它在增程器启动和熄火的瞬间,把振动分别降低了33%和25%,在运行过程中,发动机的转速波动和振动幅度也得到了大幅度的优化。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工程师们无数次的调试和优化,最终换来的是一个更加静谧、平顺的乘坐空间。
你可以想象一下,这就好比你家里的冰箱,老式的冰箱启动时会“咯噔”一声响,而现在的高端变频冰箱,你几乎听不到它工作的声音。
阿尔法T5增程版追求的就是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它努力地把增程器变成一个隐藏在幕后的“后勤部长”,只默默干活,不打扰前台的“乘客”,从而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纯电驱动带来的那种静谧和高级感。
最后,我们来聊聊电池和充电这个所有新能源车主都关心的话题。
增程车虽然能加油,但它首先还是一台电动车,电池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日常用车的体验和成本。
如果电池不行,纯电续航短,衰减快,那增程器就得频繁启动,也就失去了用电省钱的意义。
阿尔法T5增程版这次直接和电池行业的巨头宁德时代合作,用上了一款名为“骁遥电池”的产品。
这款电池的特点就是衰减慢、寿命长。
但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它居然支持超快充。
这在以往的增程车上是很少见的。
过去大家觉得,增程车反正能加油,对快充的需求没那么迫切。
但极狐显然不这么认为,它给出的方案是,充电15分钟,就能把电量从30%补充到80%。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你在高速服务区停下来上个厕所、喝杯水的工夫,车子就能增加一两百公里的纯电续航。
这个功能可以说彻底盘活了这台增程车的用车场景。
在城市里通勤,你可以把它当成一台纯粹的电动车来用,享受极低的用车成本,偶尔需要快速补电也完全没问题。
到了节假日要跑长途,你既可以选择在服务区快速充电,也可以直接去加油站加油,两种补能方式任你选,彻底告别了里程焦虑。
这种“既要、又要、还要”的全面能力,让它不再是一个折中的选择,而是一个真正能满足多种需求、提供更优解的出行工具。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到,中国的汽车工业确实在飞速发展,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和堆砌配置,而是开始从核心技术入手,真正去解决用户的痛点,用实实在在的技术创新,来打造出更成熟、更可靠、体验更好的产品。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