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9.48万元起售,现代ix35最大功率118kW,为何无人问津
兄弟们,聊车这事儿,我可太有发言权了。从当年的“老三样”到如今的新能源大军,我算是眼瞅着汽车市场一步步卷成“价格战”的修罗场。最近后台老有粉丝问我:“老哥,现代ix35现在都干到9万多了,118kW的动力,看着挺实在,咋销量就这么惨淡呢?”这问题问得好啊!9.48万起售,2.0L自吸+6AT,空间还行,配置也不算寒酸,按理说这性价比应该能打啊,怎么就卖不动呢? 咱今天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台曾经的“韩系神车”,如今为啥在紧凑型SUV的战场上,显得有些“无人问津”了。别急,咱不吹不黑,就摆事实,讲道理。
先说说这价格,9.48万元起售,这数字确实挺扎眼。想想看,当年ix35可是加价提车的主儿,如今优惠完直接杀进10万内,这落差感,比坐过山车还刺激。厂家也是真拼了,为了清库存、抢市场,连“老将”都得降价求生。这价格,比不少国产A级SUV还便宜,按说应该“真香”才对。可现实是,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为啥?便宜,有时候反而成了“原罪”。你想啊,一个品牌,曾经高高在上,突然跳水降价,消费者第一反应是啥?“是不是有啥大毛病?”“是不是要换代了,清仓甩卖?”这种心理一旦形成,再想扭转就难了。就像你去菜市场,看到一块肉便宜得离谱,你敢买吗?心里总得打个问号吧?
再聊聊这动力,118kW(约160马力)的最大功率,对于一台2.0L自吸发动机来说,数据上确实不差。日常代步,城市穿梭,这动力完全够用。而且,自吸发动机的平顺性、可靠性,那可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方向盘轻盈,开起来轻松惬意,加92号油,用车成本也低。但问题来了,在这个“涡轮当道”的时代,谁还稀罕自吸的“佛系”加速? 你一脚油门下去,人家比亚迪元PLUS直接给你推背感,你这儿还在“优雅”地线性攀升。网友调侃:“开ix35,主打一个心态平和,急不得,躁不得。”更别说现在连混动、纯电都成了主流,ix35这套动力总成,虽然省心,但“技术老旧”这顶帽子,怕是摘不掉了。消费者要的不只是“能开”,更要“开得爽”、“开得有面子”。
咱们再看看产品力本身。外观上,ix35这代车型设计得其实挺有辨识度。熏黑大嘴格栅、獠牙状下包围、悬浮式车顶,硬朗的线条,整体看起来不落伍,甚至还有点“小越野”的范儿。尺寸4475mm的车长,2680mm的轴距,对于1.78米的我来说,前后排空间都够用,一拳多的头部,两拳的腿部,家用完全没问题。内饰嘛,双12.3英寸联屏是亮点,科技感瞬间拉满。智能网联系统4.0,支持CarLife、车联网、OTA升级,功能齐全。物理按键保留得也规整,游艇式挡把,无线充电,氛围灯,该有的都有。配置更是堆得满满当当,L2级辅助驾驶、全景影像、主动刹车、车道保持……“配置王”这称号,ix35拿得稳稳的。
可为啥配置这么高,还是卖不动?问题就出在“均衡”二字上。ix35就像一个“六边形战士”,但每个边都不够突出。外观够个性,但品牌光环不再;空间够用,但同级竞品轴距动辄2米7以上;配置拉满,但车机系统流畅度、智能化体验,跟新势力比还是差了口气。网友们一针见血:“ix35啥都懂一点,但啥都不是顶尖。” 它没有比亚迪的新能源优势,没有本田的“空间魔术师”美誉,也没有丰田的“开不坏”口碑。在消费者越来越精明的今天,这种“中庸”反而成了最大的缺点。你说它省油?同级国产车油耗也低。你说它可靠?国产车质量现在也挺稳。ix35,似乎只剩下一个“现代”品牌的情怀,但情怀,在真金白银面前,能值几个钱?
最后,咱们得聊聊市场环境。紧凑型SUV这片红海,已经卷到“惨烈”的地步。比亚迪元PLUS一个月卖三万多台,靠的是新能源的东风和DM-i技术的加持。国产SUV更是层出不穷,配置高、价格低、颜值在线,直接把合资品牌的生存空间挤压得所剩无几。ix35面对的,不只是同级别的合资对手,更是整个国产阵营的“降维打击”。消费者选择太多,ix35的优势自然就被稀释了。再加上现代品牌近几年在国内的营销声量小,新车更新慢,品牌形象有些“老化”,消费者关注度自然就低了。
所以说,ix35的“无人问津”,绝非偶然。9.48万的起售价,118kW的动力,看似性价比爆棚,实则背后是品牌力下滑、技术迭代缓慢、市场竞争白热化的综合体现。它像一个曾经的武林高手,宝刀未老,但面对一群手持“黑科技”武器的年轻人,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它不差,甚至可以说挺优秀,但在对的时机,没有给出对的“牌”。那么问题来了,对于这样一台“落魄贵族”,你会选择用情怀买单,还是转身投入更“香”的国产阵营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