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奥迪在长春,那个中国汽车工业的耶路撒冷,搞了个大新闻,开了一个全国首家新标准的用户中心。面积超5000平米,双品牌认证,又是性能车又是智能车,又是精品区又是VIP区,各种花里胡哨,不装了,摊牌了,就是要告诉你我们奥迪不仅有钱,还很有想法。
但这个想法,讲真,透着一股浓浓的“我不行了,我得换个活法”的悲壮。
为什么?因为现在的车圈,已经不是你请我吃饭我请你喝茶的商业互吹局,而是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隔壁新势力们今天发个技术明天就敢掀桌子,价格战打得跟修仙渡劫一样,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就在这种时候,奥迪选择干什么?装修。加大力度装修。把4S店搞成一个生活方式空间,一个所谓的“社交客厅”。这操作,就好像两军交战,对面已经端着等离子炮冲到你脸上了,你这边不慌不忙,开始给自己的碉堡贴墙纸,还问战友喜欢简欧风还是新中式。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每次看到“生活方式”这四个字从一个汽车品牌嘴里说出来,就感觉有点魔幻。我图啥?我去一个汽车用户中心,是为了社交吗?是为了体验生活方式吗?是为了喝那杯比星巴克还贵的咖啡吗?不是的。我的生活方式就是搞钱,然后买个靠谱的车,让我体面地去搞更多的钱。就这么简单。你把展厅修得跟三体人的水滴一样光滑,最后落地价比隔壁贵三万,你看我还跟你社交不。For the love of God,就不能直接给我个折扣吗!
我知道,我这么说肯定有人要杠,说奥迪这是在构建品牌护城河,是在学蔚来。是是是,你说的都对。但问题是,蔚来的用户中心,或者说那种“品牌玄学”,是人家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基因。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先不提,但他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跟你聊性价比,他聊的是信仰,是服务,是“除了车以外的一切”。这套打法,就像苹果一样,会买的人就是会买,你跟他说安卓机多便宜配置多高,他只会用一种看化外之民的眼神看着你。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奥迪是什么?奥迪是严谨的德国工程师,是quattro,是灯厂,是西装暴徒。它的品牌基石是工业上的牛逼。现在它突然摇身一变,开始跟你聊感情,聊生活,聊诗和远方。这感觉就像一个天天泡在健身房的肌肉猛男,突然开始给你织毛衣,还问你喜不喜欢这个花色。不是说不好,就是感觉哪里坏了菜了。
我当然知道,传统豪华品牌现在心里慌得一批。新势力们根本不讲武德,直接把价格打到你的腹地,最好的防守是进攻,最好的进攻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你看理想,人家直接定义一个“家”,简单粗暴,直击要害。你看小米,雷电法王下凡,流量和价格双重暴击,打得同行看了也得傻。奥迪呢?奥迪选择“我们来共创一个生态空间”。讲真,这个操作本身,就是一种表演性艺术。
我来给你翻译翻译什么叫“生态空间”。就是我把店修得漂亮点,多搞几个活动,拉一堆车主建个群,时不时发点小礼品,让你感觉自己不是单纯的消费者,而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一员。然后呢?然后在我这里保养,在我这里换车,在我-这-里-花-钱。说白了,就是用一种更温柔、更“玄学”的方式,把你套得更牢。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道理就是这个道理。
他们还特意强调了,AUDI品牌首款纯电车E5,上市30分钟订单破万。这个数据,典中典。咱们都懂,这个“订单”就跟压缩毛巾一样,看着挺大,到底有多少水分,得等真正下水了才知道。但能过,就是能过。这至少说明,奥迪这块金字招牌,在很多人心里还是有分量的。奔驰最值钱的是品牌本身,奥迪同理。这块牌子,就是他们的金钟罩铁布衫。
但时代变了,大人。现在是闪电战的时代。你的金钟罩再硬,也架不住人家直接上因果律武器。这个武器是什么?就是彻底颠覆用户对“车”的认知。比如,自动驾驶。
说到自动驾驶,我就想笑。你以为自动驾驶的关键在特斯拉,在英伟达的芯片,在各种激光雷达?错了。自动驾驶的真正关键,在中国广袤大地上奔腾不息的“老头乐”。你那个号称能应对各种复杂路况的AI,你让它来山东或者河北的县城试试。一个不打灯、不看路、行动轨迹全凭心情的老大爷,能瞬间让你的AI处理器直接烧掉。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就问你怕不怕?你这5000平米的豪华道场,能模拟出这种充满混沌和民粹的真实路况吗?你不能。
说到长春,那里的锅包肉是真的好吃,跟我在别的地方吃的完全不是一个东西。扯远了。
所以,上汽奥迪在长春搞的这个新物种,这个所谓的飞升台,能成功吗?我不知道。也许在东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大家就吃这一套。也许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豪华感,比那些虚无缥缈的智能座舱更能打动人心。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不确定性。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当一个曾经的王者,开始频繁地把“用户”、“生态”、“生活”挂在嘴边的时候,说明他真的急了。他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压力大到让他不得不走出舒适区,去整一些自己以前可能都看不上的花里胡哨。这本身不是坏事,说明市场真的被卷活了。
最终,这场战争的结局,可能不是看谁的碉堡更漂亮,而是看谁能先扔出那个让所有人都无法拒绝的炸弹。在那之前,所有的“生活方式”,都只是前戏。而我们这些消费者,就搬好小板凳,静静地看着这些巨头们心态爆炸,然后疯狂内卷,挺好的。真的,挺好的。
本报道严格遵守新闻伦理,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如有内容争议,请依法提供证据以便核查。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