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最近的汽车市场,也是闹腾得厉害,风比“618”电商还热闹,不夸张地说,朋友圈有车圈的朋友基本都被各种SUV新车刷屏了。
但讲真,纯电中大型SUV扎堆蹦出来,到底有啥门道?
是谁唱的主角,又是谁在那当陪跑,这一系列热闹背后,究竟谁会脱颖而出拿下C位?
大家别急,咱先别着急抱团站队,还是慢慢扒一扒,看看到底是新瓶装老酒,还是真刀实枪的硬货。
话说自打理想i8官宣上市,网上就炸锅了。
你说这阵仗,和前几年小米手机搞发布会有得一拼——各种数据,各种“行业首发”,网友图个热闹,车企却是憋着劲,想证明自己才是那个引领风潮的“弄潮儿”。
真像朋友圈里一位老司机说的,“豪门斗法,总得分个高下,但最后野路子才可能卷出王者。”
眼下再瞅,6月、7月这两个月,小米YU7、小鹏G7、乐道L90连轴跟着理想i8上阵,压根没让市场有缓口气的机会,车圈炸锅,媒体键盘起舞,究竟是谁把这锅端了,咱得认真掂量下。
有这样一组数据,仔细一看还真挺扎心——今年一季度,SUV一共卖出两百多万台,国内SUV市场占有率看着不错,但新能源那边,其实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款车销量上了四万台。
说白了,新能源SUV人气在涨,却没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程度,市场分蛋糕这事,一时间还难有一边倒的王者。
不过有意思也就在这,大家都盯上这个细分领域,不是瞎乐呵,大佬们也都有盘算。
一是多孩家庭不差钱,空间大就是刚需,追求智能、电动、环保,哪一样都不能少。
二来谁都盼着靠中大型纯电SUV闯进高端领域——说白了,面子工程、利润大头、技术“秀肌肉”,都在这一环。
不光能拼价格,还得比技术、续航、空间、配置、售后,甚至谁家的语音助手能“上天入地”都成了拉票砝码。
但问题来了,谁家的牛皮吹得最大,谁踩了技术陷阱,可别真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咱不妨以眼下最热那几款,说说真章。
先来说价格,小鹏G7和乐道L90那是掐着点往下杀,入门价拉进二十万档次;乐道L90还耍了个电池租赁的花样,整得和买房分期差不多,算下来七座顶配也没超二十万,可谓打响平民进阶第一枪。
反观理想i8,那档次感贴脸来袭,价格一下飙到三十万级别,格调高出一截,小米YU7也不示弱,二十五万起步,紧握“科技平权”大旗。
别以为价格低就是厚道,羊毛出在羊身上。
便宜货往往在配置上要“抠一抠”,智能驾驶那边便看出了门道。
便宜如小鹏G7、乐道L90,都是纯视觉方案玩算法,激光雷达可是重金“武装”的行头,只有理想i8和小米YU7舍得上。
话糙理不糙,没有激光雷达固然能用,但那些极端天气、夜间、障碍多的场景,谁都知道“算力+算法”终归不是真视力。
理想i8智能驾驶能搞定NOA城市高阶智驾,小米YU7加持激光雷达也敢说夜间开车无忧,这一环赢面不小,是为啥你预算高点会陷进去。
不过配置再好也得用得上,万一你一年跑不了一次长途,或者天天堵在二线城市市区,“智能驾驶”再智能那不就成“装饰用”了?
转念一想,大空间这块就见仁见智了。
乐道L90一身横肉——六座、七座、连备箱还能叠加出十个行李箱的魔术空间。
“6人10箱”成了李斌最喜欢的台词,堪称窄条街上最拉风的“出行工具人。”
家庭用车、接二连三的学龄娃、节假日出游、应有尽有的储物格,看着的确诱人。
小鹏G7偏年轻、偏都市,虽说不小但讲究灵巧,小米YU7和理想i8自带“高大尚”滤镜,空间地板未必最宽,却都把“科技感”、灯饰、可调气氛灯什么的玩明白了。
可说到底,空间能塞下全家,也得保证动力和续航不给你掉链子。
瞅瞅小米YU7,各路参数没得挑,835公里续航,怎么看都是“抗打”王者,可实际用车环境千差万别,京沪高速来个大堵车,百公里掉电就跟喝水一样,剩余续航那点小心思,全靠官方宣传撑场面。
至于理想i8,三元锂电池、720公里拿得出手,补能更是自信,10分钟“回血”500公里,小鹏G7的数据也算主流水平,却都甩不掉续航焦虑的老大难。
说起乐道L90更尴尬,大块头反而小电池,标载连600公里都难保全,光靠蔚来的换电站撑着,只能说对城市用车人群还马马虎虎,真全家拉出去跑川藏线,恐怕要为下一站充电绞尽脑汁。
这一圈绕下来你会发现,顶配智能、续航、空间、性价比……四款车各自有“独门秘籍”,可放到一起比,谁也不敢说自己无短板。
但诡异的是,交付量、销量榜一看,热闹归热闹,真正杀出来的王者还没定论。
小鹏G7交付破万,蔚来L90上市三天说抢进TOP3,实际Is数据还有待官方核实,理想i8一声吆喝挑战月交付八千,小米那边更神秘,说连个交付周期都长到能生个娃了,还不见具体销量实锤。
啧啧,感觉像极了直播带货潮水退去后的冷静。
难怪新能源分析师们老爱唱一句“乱战”,毕竟无论价格、配置、还是品牌背书,全都还在飚。
那么问题来了,这场看似“史上最卷”的营销背后,谁是真赢家?
老玩家特斯拉还是恃强称霸,人家份额够用,江湖传言市占率或许会跌落王座,但也依然傲视群雄。
新势力里理想、小鹏、小米你方唱罢我登场,做好自己就有戏。
专家预测,接下来还有两三家国产品牌能挤进头部,各自分掉10%左右的市场份额,局面会更“多极”。
嗯,这事怎么看都不像是独家专营,反而像满是“黑马”的超级杯赛。
不过,“卷”归“卷”,竞赛也有好的地方。
你看看这两年智能驾驶、快充补能、舒适空间、个性内饰,更新迭代速度堪称“卷生卷死”。
用户福利提高了,市场才有可能更科学洗牌。
你说,再过两三年,新能源SUV市场份额说不定就真的会突破六成,那时,现有的“标杆”早不知被谁掀翻多少次。
正所谓“没有永远的老大,只有不断适应变化的赢家”。
当然,别以为车企只靠参数、科技说话。
售后服务、充电便利、品牌口碑这三块,说白了才是用户感知最直接的“赛点”——不是每个人都在意极速数据,但出门没地儿充电、补能换电像买彩票,谁都头疼得睡不着觉。
回到正题,纯电中大型SUV谁能突出重围?
咱说实话——现阶段还真没哪个品牌足以一锤定音。
老玩家有底蕴,新势力敢创新,很大概率谁都当不成万年老大。
唯一能确定的是,谁能拿出真正便民的科技、漂亮的空间和够意思的品牌服务,谁就有机会笑到最后。
反观现在,不怕卷,最怕卷着卷着失了初心,成了绣花枕头。
毕竟中国汽车市场用户越来越苛刻,真金白银换不来好口碑,蒙混过关更是不可能。
所以,各位有买车打算的小伙伴,是跟风还是等一等,建议用这一招——多跑几家4S,实地摸车、问清楚补能、查明售后,看朋友圈吹的牛皮到底几分靠谱。
与其等着某家“封神”,不如静静坐等市场优胜劣汰,反正热闹还要继续,看谁真能把这场“中大型SUV大战”卷出点新花样来。
讲真,你怎么看四款车型的优劣,各有什么特别能打动你的?留言区唠一唠,说不定还能再卷出几个没想到的“盲点”呢!
本新闻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