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让不少人挺感慨的。
咱们一提起梅赛德斯-奔驰,脑子里冒出来的词儿,多半都是“豪华”、“有面子”、“成功人士的座驾”。
这个顶着三叉星徽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风光了很多年,可以说是很多人奋斗的目标。
但是,就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这位一直以来的“优等生”,成绩单却突然变得有点难看,销量一下子掉得厉害,可以说是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咱们老百姓的口味变了,还是奔驰自己没跟上时代的脚步?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
先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根据一些机构公布的数据,今年7月份,奔驰在中国市场的零售销量是26653辆。
这个数字可能很多人没啥概念,我给大家翻译一下。
首先,这比6月份一下子就少了四成还多,感觉就像是踩了一脚急刹车。
更关键的是,这是奔驰差不多五年以来,头一回一个月卖不到2.7万辆车。
要知道,在过去这几年里,就算市场再怎么不好,奔驰最差的一个月也卖了3.6万辆,这么一比,7月份的销量比最差的时候还少了将近一万辆。
这就好比一个一直考全班前三名的学生,突然一次考试不及格,这问题可就有点严重了。
咱们再把范围缩小一点,看看具体是哪些车卖得不好。
以前,奔驰的E级、C级还有GLC这“三驾马车”,那都是月月销量过万的抢手货,是奔驰的顶梁柱。
可是在7月份,这三款车没有一款能卖过一万辆。
卖得最好的E级,卖了7700辆;GLC卖了7514辆;C级卖了6870辆。
其他的车型就更不用说了,数据可以说是相当平淡。
这就像一支明星球队,结果核心球员全都发挥失常,得分能力大打折扣,这比赛自然就不好打了。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了呢?
其实原因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那就是时代真的变了,老一套的玩法现在不好使了。
现在是什么时代?
是新能源汽车的时代。
这个变化来得太快太猛了,就像一阵大风,把整个汽车市场都给吹变了样。
咱们看数据就更清楚了,就在今年上半年,中国卖出去的新车里头,新能源车的比例已经正式超过了50%。
这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现在走在大街上,你看到的两辆新车里,就有一辆是电车或者混动车。
赛道已经完全换了,游戏规则也跟着变了。
在这条全新的赛道上,咱们的国产品牌可以说表现得非常出色。
它们不再是以前那个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学样子的角色了,而是真正开始用技术和创新来引领市场。
比如说,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的问界M9,一台售价五十多万的车,居然能连续好几个月拿到这个价位的销量冠军。
为什么它能卖这么好?
因为它抓住了现在消费者的心思。
现在大家买车,尤其是在这个价位,已经不单单是为了车头那个标了。
大家更看重的是,这车开起来、坐起来到底怎么样。
问界M9车里那几块大屏幕,那个用起来很方便的智能驾驶系统,还有那个豪华得跟自家客厅一样的内饰,都正好满足了现在人们对一辆好车的新期待。
反过来看奔驰,这位在燃油车时代呼风唤雨的王者,在向电动化转型的这条路上,走得确实有点慢,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犹豫。
其实奔驰很早就开始布局电动车了,那个叫EQ的系列,2016年就发布了,可以说是起了个大早。
但结果呢?
这么多年过去了,EQ系列在市场上的声音一直不大,销量也总是不温不火。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今年前七个月,奔驰所有的新能源车加起来,总共才卖了5577辆。
这个数字,可能还不如国内一些热门新势力品牌一款车一个月的销量。
问题就在于,奔驰好像没太想明白,在电动车这个新物种上,消费者到底想要什么。
以前买奔驰,大家看重的是它的发动机技术、变速箱的平顺、还有那种厚重的行驶质感。
但到了电动车时代,这些东西要么不存在了,要么就不再是重点了。
现在大家买电动车,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是:你这车一次能跑多远?
充电要多长时间?
车里的屏幕好不好用,系统聪不聪明?
自动驾驶靠不靠谱?
在这些大家最关心的地方,奔驰的EQ系列并没有拿出让人觉得“哇,不愧是奔驰”的表现。
很多人感觉,奔驰的电动车,更像是在原来燃油车的基础上,把发动机换成了电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油改电”,感觉诚意不是很足。
所以,那个在燃油车上闪闪发光的三叉星徽,到了电动车上,好像就没那么灵了。
品牌的光环,在实实在在的技术和体验面前,显得有些黯淡。
眼看着车卖不动了,奔驰也着急啊,那怎么办呢?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降价。
于是我们就看到,以前价格非常坚挺、甚至还要加价才能买到的奔驰C级和E级,现在都开始大幅度优惠了,打个八折、七五折都很常见。
按理说,便宜了这么多,应该能吸引不少人来买吧?
但奇怪的是,效果并不像预期的那么好。
这背后的道理其实也挺好理解。
一方面,当一个大家心目中的豪华品牌开始频繁地、大幅度地降价,很多想买车的消费者反而会开始观望。
大家心里会想:“现在都降这么多了,是不是说明它本来就不值那个价?要不我再等等,说不定下个月还能更便宜。”这种“买涨不买跌”的心理,让降价的效果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现在降价的可不止奔驰一家,整个市场都在打价格战,你降八万,我降十万,大家都在拼命。
奔驰的降价,放在整个市场里一看,好像也没那么突出了。
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对奔驰这个品牌本身的伤害是很大的。
它会让那些刚原价买了车的老车主觉得心里不平衡,也会让新客户对奔驰的“豪华”定位产生怀疑。
毕竟,在大家印象里,真正顶级的奢侈品,是不会天天搞清仓大甩卖的。
当然,奔驰也不是什么都没做。
面对这么严峻的局面,它也开始想办法调整了。
比如,年初就有消息说,要把那个不太成功的EQ品牌名字给取消掉,以后电动车就直接叫纯电C级、纯电E级,回归到大家熟悉的命名体系里。
前段时间,全新的纯电CLA也发布了,据说用了奔驰最新的电动车技术平台,看起来还挺有竞争力的。
奔驰自己也说了,未来要坚持燃油车和电动车两条腿走路,明年计划推出一大堆新车,其中新能源车占了一大半。
从这些动作能看出来,奔驰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正在努力地追赶。
但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现在才开始全力加速,还来得及吗?
中国的汽车市场变化太快了,几乎每个月都有新技术、新车型出来。
当奔驰还在按部就班地规划、研发、测试的时候,国内的新势力们可能已经通过在线升级,给用户的车增加了好几个新功能了。
在电池技术、智能座舱、自动驾驶这些电动车的核心领域,奔驰目前展现出来的实力,和国内的顶尖选手比起来,确实还不够突出。
这已经不是简单地追赶了,这需要从思想上、从整个公司的运作方式上进行一次彻底的变革。
对于奔驰这样一家历史悠久、体量庞大的公司来说,想灵活地转过身来,难度可想而知。
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这不仅是奔驰自己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所有关心汽车行业的人,都非常关注的话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