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的设计从M8来看有所提高,但腾势却非常非常想拥有自己鲜明的设计语言,然而总是难以令人满意的表现令人有点遗憾。
说实话,我先前一直觉得车的前脸必须得像动物脸一样。有人一脸懵:动物脸?啥意思?就是说,得有嘴眼。你想啊,如果那嘴不明显,不像嘴,那整个脸就不协调。眼睛要有神,不然看着就不顺眼。这其实很简单,但很多设计,尤其是一些品牌脸,总是走偏,不管是真丑还是真丑。
比如说,M8吧,我真的觉得丑到家了。那前脸——看上去像是几个随意拼凑的块,没有生命,没有灵魂。不是说不好看,而是完全没有辨识度,也没有一点动物脸的灵气。有人说,这都不重要,营销没有跟上,就算这么丑也能卖出去。可是我觉得,那丑还真是难堪,尤其是跟一些理想、蔚来比起来。
理想的设计一直走在前面,不光是好看,还很有自己的调调。比如理想L9,外形简洁得很,但是又多了点未来感。相比之下,M8的正脸,光是看标题都能想到第三个最丑。有人说,第三?我觉得,至少第二都不要排我。
腾势呢?我听说,腾势自己也非常想彰显鲜明的设计语言,但总感觉效果不太理想。之前我翻了下我的相册,腾势的一些线条,试图拉开自己的身份牌,但往往感觉用力过猛,反而变得更难看。有朋友曾经调侃:难看归难看,你觉得这是设计吗?我只能无奈笑笑。毕竟,设计是个取舍的事。
设计的难点就在—要让人一眼记得住。你说,消费者愿意记住你的独特风格,还是仅仅记住那辆车很丑?这两个对比,挺明显的。就像我刚才翻笔记时,突然意识到,很多品牌还差点味道,不是说没有设计,而是没有特色。
我在想,这背后可能还涉及到研发团队的偏好和理念。设计其实是一场博弈,比如我要表达的情感与市场审美之间。很多我见过的车,设计时找不到折中的点,总是在表现一块走偏。这一点对腾势来说特别明显——对自己品牌形象太在意了,但表现出来的效果却两极。也许,搞设计的人心里都知道,暖色系的线条会温和点,冷色调会犀利点,但都在折中。
之前,有个修理工跟我说,你看这车的线条,工艺还不如十年前的小厂。话虽重,但我明白他意思——细节少了很多。按理说,像蔚来,线条还是挺有味的,设计师能把未来感带出来,不差钱的公司都在追这个。
但车的设计还是技术+审美的平衡。你用的材料、模型、工艺都能决定成品的气质。而品牌方,如果没有明确路线图,就会陷入走走停停的尴尬。腾势的设计,就是这样的一个迷失病。
说一些不中肯的话——我觉得,腾势的设计还得再走个弯路。你可以激烈,可以极简,但千万不能盲目追求新潮流,潮会变,只有有趣的细节能长久留在消费者心里。
其实对于我来说,最看重的还是用车体验。漂亮的外表吸引人,但一辆车除了看着舒服,还得真用得着。空间的合理性,座椅的舒服度,还有后续维护的便捷性。这里面潜藏着潜在的差别。有次我朋友买了台腾势,出门那天刚好下大雨,他就抱怨:内饰有点异味。我心里却在想:这车设计是不是太追求颜值了,忽略了细节?
说到供应链和研发,我一直有个猜测。很多设计,可能买了几块好看的面料,然后拼凑出个花哨的外壳,但线条在哪?细节在哪?亮点也不一定非得大刀阔斧:我猜,可能一个小角度的平滑过渡,或者某个细微的灯带设计,就能加分不少。
你说,市场上多少丑车其实都销量不错,是不是意味着美丑不是唯一衡量标准?但我想说,至少还是希望设计能更有故事。大部分家用车,跟笔记本类似,越用越觉得便宜。如果能在外形上下点功夫,长久看下来,可能会更心疼。
有个点我一直没细想过:消费者其实现实需求和审美,差别在哪里?会不会有人喜欢丑的反差?我知道,有人特别喜欢怪异的设计标签;也有人,买车纯粹看耐用、配件便宜。这两个群体不同,想法也不同。
不过今天这个话题拉扯得挺深,不过设计这事儿,其实也挺自我修养。你可以无视市场,但要自己喜欢,还是个难题。理想能坚持未来感+科技感,而腾势努力打造独特的品牌符号,这两个目标,估计都不容易。
我唯一确定的就是:在设计的路上,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是在不断试错中寻找适合自己品牌的那个好看点。对,可能这就是设计的乐趣所在。
等会我还得翻个朋友圈,看有人发新车照片。你猜,外观漂亮的,大家会不会都点喜欢?还是说,实用才是硬道理?这真是个值得琢磨的问题。
总感觉,腾势如果能有点像样的设计,不再那么尬,市场反响可能会完全不一样。永远有个问题——究竟设计还是成本?还是心血问题?我也没想到那么多。
(这段先按下不表——话说回来,设计的魅力,也许就是在于永远没有终点。有人会一直追求完美,但也有人会说够用就好。)
本作品由作者原创完成,内容由人工写作,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产生。 AI主要用于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和灵感拓展,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创作。
本声明旨在表达本作品的内容旨在信息交流和观点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 如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信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