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工厂的机器轰鸣声沉寂了八个月,流水线上积了薄薄一层灰。当400多名留守员工在2025年7月领到久违的全额工资时,他们擦拭设备的手微微发抖——这可能是哪吒汽车最后的脉搏。这家曾经的销量黑马,如今账上趴着5717万未履行的债务,股权遭冻结上百次,三年累计亏损超180亿的财务黑洞,像一张血盆大口吞噬了292.5亿融资。而在大西洋彼岸,特斯拉的产能利用率跌破60%红线,柏林工厂因环保诉讼腰斩产能,马斯克正为自由现金流首次转负焦头烂额。
哪吒的崩溃轨迹令欧洲工程师们脊背发凉。2022年它以15.2万辆销量登顶新势力榜首时,慕尼黑的设计室里还挂着它的对标分析图。如今销量暴跌98%,40万车主沦为“数字弃民”,车机断网、配件断供的恐慌在社交媒体蔓延。更致命的是技术路线的反复横跳:年初宣称的增程式路线在广州车展突改纯电,800V高压平台延期两年,自动驾驶团队三次重组仍交不出高速NOA功能。当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华为ADS 3.0无图智驾覆盖200城时,哪吒的研发投入竟不足营收5%,不到行业均值的三分之一。
这场崩塌撕开了新能源狂飙时代的遮羞布。威马、天际、恒驰等倒下的新势力尸骨未寒,中国电动车产能已膨胀至4500万辆,远超2800万的实际需求。中汽协预警未来三年90%新势力将消失,行业从“规模竞赛”转入“生死绞杀”。当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实现20%毛利率,理想单车利润过万时,哪吒每卖一辆车就亏掉一台五菱宏光,陷入“低价即死,高端无门”的魔咒。
欧美巨头在冷眼旁观中嗅到危险气息。特朗普政府4月将中国电动车关税加至150%,锂电池关税提到40%。看似凶悍的关税壁垒背后,是美国车企的供应链焦虑:中国控制全球60%锂电池产能和70%正极材料,宁德时代电池占特斯拉成本40%,关税让每辆车成本激增数千美元。更讽刺的是,中国车企正借道墨西哥组装规避关税,而欧洲市场向比亚迪敞开建厂大门——贸易壁垒反而加速了中国技术体系的独立。
柏林和底特律的会议室里弥漫着矛盾情绪。一方面,他们乐见中国竞争对手在洗牌中倒下;另一方面,哪吒的惨状揭示了所有玩家的通病:当行业从马力转向算力,技术代差正以月为单位拉大。宁德时代神行PLUS电池实现500Wh/kg密度时,特斯拉4680电池仍卡在280Wh/kg;华为ADS 3.0覆盖中国90%复杂路口时,FSD V14却因地图资质在华折戟。即便大众这样的老牌巨头,也不得不面对中国车企每季度一次OTA迭代的压迫感。
暴风眼中的哪吒仍紧握着最后的筹码:350亩工业用地、15万年产能的生产线和新能源“双资质”。潜在投资人盘算着:若砍掉债务包袱,这些资产或许能嫁接小米的生态链或华为的智驾系统。但经销商体系的崩塌已成定局——300家门店联合维权,渠道信心比现金流断裂更难修复。正如德国汽车研究中心专家穆勒的论断:“中国市场的淘汰赛不是清理门户,而是铸造未来全球霸主的熔炉。”
新能源战场上的硝烟从未如此刺鼻。当哪吒的工厂灯光渐次熄灭,慕尼黑和底特律的董事会紧急加码固态电池研发;当40万中国车主在维权群里愤怒声讨,布鲁塞尔的监管机构连夜讨论电池回收新规。这场始于长三角的破产风暴,终将在斯图加特的实验室和华盛顿的听证会上掀起巨浪——全球汽车霸权的角逐,已跳过试探期进入生死时速。唯一确定的是,以资本为燃料的造车狂想曲,终将被技术铁律改写休止符。
全部评论 (0)